“方才李公子大体已将他心目中的为君之道诉说了一番。却不知欧阳公子,对于为君之道,又有何看法?”
“为君之道?若说治理国家,为君者结合时下实情,从历史之中汲取经验教训,其实已经足够。所以,秦兄你与其问为君之道,倒不如问,什么人,堪为君王。”
现在又不是工业时代,就当下这个生产力水平,哪需要什么特别了不起的见解?
史书就已经够用了。
甚至只需把杨坚、杨广的作为拿出来,吸收经验,总结教训,再结合实际情况稍作调整,就已经绰绰有余了。
在欧阳锋看来,师妃暄这个问题纯属多余。
杨广那么聪明,从小接受军政教育,诗文俱佳,还演技超神,他会不懂为君之道?那为什么在继承了之前所有帝王都要眼红羡慕的丰厚遗产之后,短短十四年不到,就成了广神呢?
所谓“为君之道”,但凡读过几本史书,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反正师妃暄若拿这问题,去问二十岁的广神,那妥妥会惊呼:
这就是我要找的明君!
师妃暄不知欧阳锋想法,听了他的回答之后,沉吟一阵,又问:
“那么欧阳公子以为,什么人堪为明君?”
欧阳锋喝了口茶,以一种理所当然、理直气壮的语气淡然说道:
“我不知道。”
“”
众皆无语。
欧阳锋却是悠然想着,明君又怎么样呢?
“家天下”这种只看投胎技巧的传承模式,哪怕搞“立贤”,甚至是养蛊式选拔,选材范围也太有限了。
智力、眼光、胸襟、气魄又不会稳定遗传,并且后继的继承人们,都是长于深宫之中,养于妇人之手,高高在上,不接地气,哪知民间疾苦?
所以再是英明神武的君王,后代之中,也必然会出现庸君、昏君,乃至又昏又暴的混蛋——包括他欧阳家的后人!
不过话说回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倒也不必太过苛求。
在时代和生产力的局限下,若能有个两三代明君,让国家、百姓享个几十年、上百年太平繁盛,也能算是很不错了。
反正,在欧阳锋穿越之前,以他前世的文明程度和生产力,人类也还没有出现一个真正能够结终一切,绝对完美的制度。
既如此,又何必在这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