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十多亩地就已经算是种粮大户了。
而朱云峰租地就属于纯亏。
首先是一年租金五六百看着不多,但无法机械化就只能人工。
人工开多少工资先不提,单说种子、化肥、农药之类都是成本,而且还看天吃饭,稍有不慎就可能血本无归。
其次是种地的劳累强度比打工高了太多,面朝黄土背朝天,收益也低。
所以即便是本地人都不怎么种地,在外务工的人听到有人要租种他们的土地,那自然一万个愿意。
根据这些资料,朱云峰浅算了一下。
假设今年先租一万亩,都种水稻的话,以雇佣一个劳动力能种3-5亩田,平均4亩的情况下,他得雇两千多人。
租金按500算,一年下来就是500万。种子、化肥、农药成本一季约400,一年下来就是800万。
雇2500人,以他们这边最低工资要求是1700一个月,每小时最低为17元,一年工资大概需要4200万。
而以每亩一季度平均产800斤米,双季稻一年产1600斤米,一万亩产1600万斤米。
当地粮食商人大米收购价为每斤1.4-1.7元,市场销售价为2.3-2.6元的价格,即便卖到外地去,价格也贵不了多少。
这样一算,一年下来收益不到4000万,总成本却要5000多万,连发工资都不够。
难怪没人愿意种地。
即便是自家的田,抛去人工成本和租地成本,只算种子化肥农药等基础成本,一个人耕作四亩的情况下,一年的收益也就不到5000块。
跟打工比起来,确实相差太远。
基本上也就北方通过机械生产,大幅度降低成本才有赚头,在南方山区搞农业集中生产,跟把钱投入大a股市没什么区别。
不过好在朱云峰的销售渠道不是在现代,而是在古代。
在免税政策以及自产自销的情况下,他生产的稻米可以全部保留下来,其中一部分用于养殖业,另外一部分送去大明当种子。
等大明那边铺开之后,再把缺口补上就行,这样以后就不会存在有凭空消失一部分产能的问题。
唯一的问题就是可能亏着亏着,账面上的钱反倒越来越多。
嗯。
亏成首富,从种地开始。
朱云峰晚上去了一趟大明,不过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