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强远弱”的原理来进行定位的,所以第一个难题是能不能找到一种永磁铁,而且这种永磁铁的磁力恒定不变,不管是在空气、木头、金属、还是其他任何介质中,两块永磁铁的吸力只与距离远近有关而不受其他任何介质的影响。赵国奇人为了找寻这种性质的永磁铁,足迹踏遍了当时的各个国家,尽管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经常打仗动乱,但就算是在极度危险的条件下也改变不了赵国奇人探寻科学的步伐,可惜他就这样夜以继日地找寻了十五年还是一无所获,接下来的五年,他改变思路:既然自然界中很难找到不受介质影响的磁铁,那么能不能找到受介质影响比较小的磁铁呢?这些受介质影响比较小的磁铁再经过他夜以继日地打磨、改造,说不定会变成理想中的那种不受任何介质影响的永磁体呢?转换思路之后,赵国奇人又马不停蹄地开启了自己的寻磁之路,他这次一碰到受介质影响较小的磁铁便带回去打磨,打磨了很长一段时间发现没有改变就换寻找下一个磁铁这样来来回回找寻并打磨了几千块磁铁、磁石,还是没有获得理想中的永磁铁,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依然在寻找,更加坚定地寻找终于他在赵国、秦国以及匈奴国的交界之处发现了一块天外陨石,这块陨石有着微弱磁性,弱到他的探测仪都觉得这是一块普通无磁的石块,但他凭借着多年的经验以及对科学的第六感还是决定留了下来。由于陨石太大,赵国奇人无法将它搬运到邯郸的实验室,于是他只好就地搭起帐篷当做住所,又将邯郸实验室里的器材不远千里地一一送来,然后便又开启了自己的打磨加工之路他先将陨石的表面切一小块下来然后不断地打磨加精、浸泡增磁一系列操作下来所得之磁块还是不尽如人意。于是他又从陨石表面切下了一块继续重新打磨加工,结果还是不如人意就这样一块又一块地切割、打磨、加工、增磁,所剩的陨石越来越小,加上此时秦人、赵人、匈奴人彼此之间的连连混战,让本就处于三战之地的实验室更加残败不堪但他依然没有放弃,每次战争结束之后,他都重新整理并修缮好实验室继续对切割下来的陨石进行研究,后来战争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专心地打磨石块,任凭身边的刀光剑影、金戈铁马也无法影响他打磨石块的决心。经历过多次激战的士兵以及将领开始注意到这个老头,他们被老头这种处变不惊、从容不迫的精神深深折服,久而久之这些人竟然自发地达成了一种默契:但凡看到老头在打磨石块,他们就不可以兵戎相见,甚至在老头缺衣少食的时候,军营里的士官还会特意悄悄地将棉被、衣服、食物和水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