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高半挺”、“箭步挺”、和“深蹲挺”技法而言:是最能借助腰腿之力的一种挺举方法。
当然任何竞技法门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若是非要把给“全蹲式挺举”找个“祖宗”或者归个类别,那么最接近“全蹲式挺举法”的举重方式便是这“深蹲式挺举法”。
因为:“全蹲”可以看成是一种完全形式下的“深蹲”。
此项举法的动要领为:
“下”、“蹲”、“挺”,而后再重复“下”、“蹲”、“挺”。
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当手将杠铃向上举起的同时,身体的重心急剧向“下”;当杠铃停至颈肩处,大腿与小腿则完全“蹲”到了贴合;而后保持肩颈处的杠铃相对静止,腿部则向上发力,直到身体完全“挺”直——此乃第一个“下、蹲、挺”。
这时,双手再度发力将颈肩处停靠的杠铃继续上举,与此同步的是,身体重心再次向“下”;当手臂已经将杠铃完全举过头顶时,大腿和小腿又完成了第二次的“蹲”合;此时保持手臂上的杠铃相对静止,腿部向上猛地发力,直到身体再次“挺”直——这是第二个“下、蹲、挺”。
当两次“下、蹲、挺”全部完成便也标志着此次挺举的顺利成功!
其实单论手臂力量的话,匕成功只能比磕完药的任鄙多出80来斤。
但是匕成功之所以能比任鄙多举200斤(换算成现代重量为40kg),原因正是在于:他自创的这种“全蹲式挺举法”。
虽然在相同的手臂力量之下,“全蹲式挺举”比“高半挺”、“箭步挺”、和“深蹲挺”要更能取得好的成绩,但是“全蹲挺”对腰、腿以及全身的协调性要求也更高。
另外,相较于其他三种挺举模式,全蹲式挺举的风险性其实也是最大的:因为当运动员完全下蹲之后,如果腰、臀、腿、足的任何一处力量发生供应不足、衔接不当等问题就会出现髋关节(大腿与臀部的连接处)、膝关节(小腿与大腿的连接处)、踝关节(脚部与小腿的连接处)等处的损伤,轻则肌腱拉裂、中则骨骼错位、重则全身瘫痪
是啊,风险和收益往往成正比的,若无金刚手段怎敢揽瓷器之活?
当匕成功举完1400斤的杠铃后,主裁判并未按立刻宣布成绩有效,而是带着两名副裁以及三名称重员对台上的杠铃反复地称重以及验算。
是啊,1400斤(换算成现代重量为280kg)的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