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次,我想对单光进行多次谈话,但根据我的经验,特殊学生就得特殊对待。或许他早就熟悉和老师“单练”的套路了。我心里想着该使用哪一种教育方式才能转化他。
第二天上课后,我有些吃惊地发现,单光的头发短了。没有直接的短兵相接,普通的谈话就起作用了。显然,他已经放弃了身上的所有武装。接下来,我使用平常教育的方式就解决了对他的转化问题……
作为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需求。有时,过分地关注甚至给一些问题孩子“单开小灶”并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本例的老师没有打压,也没有批评,这个问题孩子居然“自然直”了。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家长想通过对孩子的一次大的打击来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使孩子客观地评价自我。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叫孩子自己教育自己。在孩子受到打击时,父母最多只能起到一个烘云托月的作用,但自负的孩子的心理素质是非常“好”的,一般的小错误很难能给他带来触动,因为孩子总会为自己的错去找客观理由的。如果有一个大的打击能触动到孩子,这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要么父母和孩子要付出大的代价才会得到效果,要么父母找到能触动孩子内心的东西也会得到预期的效果。在这里,前者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父母和孩子的一种伤害,后者则是矫正孩子这些坏习惯时,看起来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办法。
但是,很少有父母去挖掘孩子内心最深层的东西,他们在教育这样的孩子的时候,就是选取最简单的两种办法:
1.用批评攻击孩子,想在气势上压倒孩子;
2.期待“打击”击醒孩子;
仔细看这两种办法,前一种方式可以看出父母对于子女教育的急切,主观性很强。这样的父母想通过自己来纠正孩子因自负所带来的缺陷,但遗憾的是方法不对头;后一种教育方式有些“靠天收”的意思。这是对孩子错误的一种妥协,或者说是对自己缺乏教育方法和效果的一种无奈。
孩子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很难改变自己原有的状况,因为他很难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自负的孩子会这样想:
本来对自己是“小菜一碟”的一件事,做砸了只是自己的“粗心”而已,自己是会做的,可父母还要批评他;
张三就是不如我,好几次考试都没有我好,可老师为何选他做班长,太瞧不起我了;
……
孩子想问题的时候总是停留在事情的表面,他不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周远廉 作品《父母怎样正确教育孩子》第一节 教育孩子的理由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