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报作为最早的报纸,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似乎可以追溯到汉代的宫门抄,而到了唐代,就有了确切的记载。
至于到了本朝,就越发花样翻新了。
邸报主要记载皇帝谕旨,百官奏议,以及重要的人事任命,最初只是朝廷自上而下,自中央向地方的上情下达。
可是宋代却有相当庞大的市民阶层,人一旦进城之后,是不会谈论农村的田土牲畜的,议论朝政,就成了一些人的基本需求。
对朝廷动向,也就有了了解的冲动。
伟大的键政圈已经有了肥沃的土壤,只等一声“键来”。
很凑巧,果然有聪明的商人应运而生。
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搞到朝廷的邸报。然后利用大宋发达的印刷体系,或者干脆就雇人抄写,再拿到酒楼茶馆,富贵人家出售,以此牟利。
真正意义上的报纸,就此出现了。
只不过就像很多事情一样,虽然已经产生,发展,却最终需要一个破圈的机会,才能彻底深入人心,变成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赵桓的这首诗,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天子亲征,大获全胜,开封转危为安。
而且还斩杀了金国宗室大将,大涨国威。
亡国之危,一扫而光。
这本身就是最激动人心的事情,而天子兴致之下,作诗唱和,正是大宋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
不管这首诗水平如何,都注定要载入史册,流传千古。
几百年后的课本上,一定会有一句“朗读并背诵全诗”的。
如此重要的作品,怎么能错过!
十文钱一份的邸报,受到了开封百姓的热捧,纷纷出钱购买,逼得市面上一再加印,销售量突破了三万份的大关。
这还不打紧儿,居然有人把其他内容都给删除,只保留这首诗,加上一些注释感想,便以三文钱的价格出售。
简单说就是给邸报除了剪辑版。
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剪辑版的,卖得竟然比原版还要好,销量足有两倍以上。
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
这两句诗,更是让人无限遐想。
凉州不是一个陌生的地名,许多诗作都会提到这里,曾经的凉州,是中原王朝的门户,也是中原王朝进军的基地。
无数诗人渴望在这里提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