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几日,李现狠狠体验了一把无事一身轻的待遇,借着养伤的幌子,日上三竿方起,吃完早膳就开始完善改革兵制的劄子,到了午后就去枢密院军械司转悠,守卫的殿前司班直除留下两人看护宅院外,其余都充作李现的护卫,一同随行。
军械司主事周象致倒是开心,李现每次来都会一起讨论军械设计,包括不需要尾羽的弩箭,以及望远镜的打制之法,还有火药颗粒化工艺,奇思妙想让他屡屡惊为天人。
这日午后,李现照例晃晃悠悠到了枢密院,拜见过韩琦后,就一头扎进了军械司。
韩琦这些日子正在和政事堂讨论增加科举人数的新政,赵祯已经颁布下正式的旨意,即将到来的秋试朝廷的举人录取人数将会扩大五倍,新录取的文官一小部分充实兴庆南路,另外的全部派下各州县,作为基层官员进行历练,配合考成法,以期杜绝民间哀声哉道的苛捐杂税。
毫无例外,绝大部分新录取的士子,都将进入御史台等国家监督部门,据说范仲淹即将被朝廷调回汴京,传闻将会比李现的义父更早一步进入政事堂,新政的拥趸实力大增,两人作为新政的急先锋,都是身怀赫赫军功的文官,威望与历史上原来的庆历新政时完全不同。
而且这庆历新政,也比历史上手段更显圆滑了一些,光是增加科举人数这一条,天下士子之心尽收,哪怕是要赴外为官,总比考不上好吧。
虽说官员人数增多,开支相应增大,但是原本压在大宋财政上的庆历增币胎死腹中,西夏的岁赐也不见了踪影,若是兵制改革成功,冗兵现象得到缓解,节省下来的开支倒是绰绰有余了,还不谈杜绝苛捐杂税后,民心安定,粮食增收,再带动商业繁荣,财政收入可能还会有不小的提升。
总之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韩琦就像一个上紧了发条的机器,忙得连和李现晚上一起吃个汤饼都没有时间,李现当然也乐得逍遥,反正赵祯也没催他上朝。
“定西伯,你看看这是什么?”周象致一见李现来了,笑呵呵地递过来一根铁条,李现连忙一把抓过,惊叹道:
“老周,有你的,这弩箭做出来了!”
“谬赞谬赞,老夫平生还未见过如此打制的弩箭,也不知效果如何?”
“哈哈哈,此物一出,弩营实力大增,神臂弩的射程还会得到提高!”李现肯定道。
只见手上一根泛着幽光的细长铁条,并未像寻常弩箭一般,后面装着尾羽,只有箭头,只是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