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佑三年,大宋风调雨顺,内外安宁,尽管回鹘境内的军阀混战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宋军牢牢守住玉门关,境内毫不受影响。
经过一年的混战,战后的回鹘十室九空,三百多万人口最后只剩下不到百万,来自北廷的仆施家族在皇佑四年六月率军攻入高昌城,加冕为新的阿萨兰王。
内战永远没有赢家!
除了第一次无偿提供军火外,大宋在之后都要求各方势力用物产以物易物,棉花、战马、骆驼、牛羊、皮毛、玉器、香料、宝石、黄金,杀红了眼的回鹘军阀不惜将自己的库房搬空,换来刀枪剑戟和弓弩盔甲,一切的一切只是为了更高效地杀死自己的同胞,实现自己的野心和欲望。
李现和赵宗实静静地在敦煌坐看风起云涌,宋军也在为最后一战不断准备,就在阿萨兰王请求天朝敕封和称臣的国书送到之时,出兵的时机终于到了。
出兵的奏章很快得到了通过,不过赵祯却不愿意再给李现增加兵力,矛盾和焦虑如今对官家的折磨越来越严重,他既想拿下龟兹城成就千古一帝,又对李现在军中的声望担忧不已。
李现认为赵祯的这种焦虑来源于赵家夺位不正导致骨子里的不自信,进而演化出被害妄想症,而赵宗实却比赵祯多了许多自信与昂扬,这能不能归结到李现的调教不敢确定,但如果依然如同历史上一样将他圈养在大内或是困在汴京,那他极有可能会在通向神经质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朝廷拒绝增兵的理由也很冠冕堂皇,回鹘经历近一年的内战,早已民不聊生,据皇城司哨探回报,阿萨兰王的常备兵力只有十二万,而且随着政局平定,阿萨兰王还在持续裁军。
内战时期,成千上万的回鹘人向东西逃难,玉门关只接受汉人难民,其他各族要么逃入东喀喇汗,要么被辽国接收,而战后的回鹘急需人口从事生产,留给阿萨兰王的选择,貌似只有裁军这一条路。
从庆历二年始,除了在东北,其余大小百战哪次不都是宋军以少胜多,如今玉门关屯兵近七万,消灭一个小小的回鹘,杀鸡用牛刀了。
更关键的是,从回鹘国书里来看,阿萨兰王对于大宋根本没有任何戒心,大军出其不意,岂有不胜之理?!
李现也没指望能增加兵力,七万禁军,整个安西都护府二十万边军,还有盟友辽军,灭回鹘足够,他只是走个流程,让自己的行动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
战马嘶鸣鼙鼓响,沉寂了近一年的西北边关,又一次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