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被安顿到郑县之中,就发现,那些老弱病残的人,暂时让他们休息。
而像一些身体稍微强壮的人,就会分给他们一些土地,让他们下地做活。”
说到这里,韩举的语气停顿了一下,但紧接着,他也不等段煨回答自己的话,便自顾自的继续说道。
“将军,我们的探子还打听说到,那些难民去了郑县以后,也不分大小,还是老弱,每个人五亩地,如果一家有四口人,就可以分到20亩地。
而且,在种地的头两年,不会抽他们的任何税收,两年以后,才会按着三十税一上税。”
听到这番话,段煨吃了一惊,“什么,两年以后才按三十税一?”
韩举点了点头,“确实是这个数目,不过,听他们说,如果还有多余的粮食,要优先卖给官府才行。”
段煨做官多年,自然知道韩举这番话的意义,心中却更加疑惑。
杨义来到郑县,到底是为什么?
他给那些难民如此优惠的条件,是为什么呢?
按着杨义的做法,应该是朝廷做的事情才对呀?
难道?
段煨心中一动,忽然升起了一个想法。
“韩将军,你再派人去郑县,仔细打听一下,那边到底是什么章程。”
说到这里,段煨的语气停顿了一下,但紧接着,他也不等韩举回答自己的话,便自顾自的继续说道。
“还有,西北现在普遍缺粮,他们召了那么多难民,粮食是从哪里来的?”
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段煨也想召集更多的难民,人人都知道人多力量大的道理,但奈何是没有粮食养活这么多人。
段煨想到这个问题,杨义也确实在头痛。
经过这几天的努力,四处去探查的士兵,又接连带回来不少难民。
人数虽然依然不算很多,但连老带幼,恐怕也有几百人了。
最重要的是,带回来的这些人,几乎没有几个身体好的,要不是老弱,就是身上有残疾,没法远行的人。
虽然各地都是战乱,可是相比较之下,徐州还算是平稳,所以很多的百姓都撇下荒废的土地,想要去徐州和江东一带讨生活。
而正是这种大规模的迁移中,无数的难民没有坚持到地方,就倒在了半路上。
整个等到战乱结束,5000多万的人口,就只剩下不到10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