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书一般都被保留在专门的藏书人手中,但其中的价值却不可低估:玉羊在山庄内找到了不少介绍昆吾国各地动植物、作物、矿物特产及手工业的介绍书籍,但因为时间仓促,未能完全抄录,也有很多不得甚解的地方。
待回到长留城后,想要找书继续了解这个世界的念头便一直都在,如今眼看着石门的起步工作已经初步成型,玉羊心思空泛了些,便愈加想找些书来,与自己远远领先于时代的思路两相对比结合,从而找到最适合这个时代的传授之法。
要构建一个接近现代化的成熟产业园区,仅仅只有先进的管理和销售理念是远远不够的——这里能招募到的长工便只有佃农和小手工业者,这些人往往大字识不得一斗,更别提按照所谓的规章制度办事了而且这都不是所谓的地方特色或者个人问题,昆吾国规定了伴当、世仆、乐伶、倡优、疍户等所谓的“贱籍”、“惰民”皆不可参与科考,而这些人及其后代往往也无法拥有合法的财产和土地,故而是长工及手工业者的主要构成人群。
与在农闲时也会出门打短工的普通农民不同,这些对未来人生缺乏希望的人,往往在心态上又有所区别,对日子得过且过,干活时肯下力气已属难得,会动脑筋的简直百中无一。要从这样一群人中寻找到一批愿意听从调遣,并且乐于接受新型作业方式的职业农场工人,就眼下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家中目睹了数月长留城内长短雇工们的干活方式,玉羊心知要将石门彻底运作起来,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驻防、配套建设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更重要的便是能在此地长期扎下根来的劳动力。今年尚未正式播种,故而还可以靠雇佣短工进行准备作业,但倘若明年真的要开始试验批量化生产,却是无论如何必须得有一批扎实肯干的长期劳工作为主力的。
这个想法近几日在玉羊的脑海中盘亘了许久,通过先前在昆吾国各地的走访观察,玉羊认为此事的突破口,还是在“教书育人”上——玉羊本打算找一些本土流传的有关农耕技术的书籍,外加上自己在现代所知晓的生产方式,重新编订一本新的、为石门农业产业园量身打造的“生产手册”;随后还要找些识字又通达的读书人,将这些内容传授给尽可能多的普通劳动者,而促使他们转化为真正可以长期定居在石门里的农场工人。
但在这昆吾国内,但凡肚里有些墨水的学子,哪个不想考学上进,入朝为官?哪个又肯把大好年华浪费在这么一片尚看不出未来前景的边陲荒地上?玉羊也不是没让雪衣打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