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物资极度匮乏,基础建设极度落后的时代,宏伟壮阔的长安城,无疑是整个东亚,乃至于整个已知世界中,最璀璨的一刻明珠。
无数公候勋贵云集于此,即便是放着远在函谷关外,几乎等同于个人领地的封国不回,也要赖在长安的繁华世界中。
在原本的历史上,陈平死后,文帝刘恒前脚任命周勃为丞相,后脚就以‘公候久滞长安,于礼不合’为由,对独木难支的周勃发难,让身为丞相的周勃‘为天下先’,给公侯大臣做个榜样。
可怜周勃屁股都没在丞相位置上坐热,就被刘恒赶回了老家种田···
即便如此,周勃的示范也依旧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公候勋贵们就好像没看见丞相的以身作则,依旧是酒照喝,舞照跳,就是赖在长安,死活不回封国。
这其中自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些人想要待在政治中心,以免错过九卿出缺、军队缺将等机会,但长安城的繁华,同样是让权贵眷恋不去的重要因素。
长安虽繁华,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即便是在后世曼哈顿的繁华下,也同样隐藏着数之不尽的贫民窟、穷人区;即便是在京都,也同样有着城中村的存在。
北城区,就是长安的贫民聚居区。
不同于城南戚里、尚冠里的繁华,北城区除西市附近的孝里外,几乎全是矮小寒酸的小农宅,见不到几座高门大宅。
泥土混合着秸秆筑成一道道半人高的围墙,院内也大多只是一间能略微挡些风雨的泥墙茅草屋,院东角的泥灶台上,则都盖着一个几乎与凉棚无异的‘厨房’。
夕阳西下,更是为寒冬略显萧条的北城区,增添了一份凄凉。
夕食,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城北却并没有几道炊烟升起,就仿佛没有人吃饭。
东市以南的何家宅,一座矮小的农家小院中,一个看上去不过四五岁的小男孩,正费力的踩着木凳,趴在米瓮边上,用竹瓢从瓮低挖着米。
在男孩不远处,院落东南角的灶台边上,一个年纪稍长的小姑娘正蹲坐在地,利落的收拾着手中野菜的根茎。
小手被沾水的野菜冻得通红,脸颊被寒风吹得隐隐开裂,小女孩却顾不得吃痛,只顾着赶在父亲回家之前,做出一碗热气腾腾的吃食,好让奔波数日的父亲回到家,可以安心坐下来吃口饭,稍微缓解身体的疲劳。
鼓捣了许久,小男孩才费力的从米瓮上爬下来,小嘴微微嘟起,沮丧的走到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