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有何人对中原文化的接受度最高,那无疑便是丞相吕嘉。
这位出身越地,二十岁之前只字不识,完全没有读过书的‘野人丞相’,在短短几年之内,就成长为了赵佗镇压百越之地,自立为南越王的手足臂膀。
对于南越的未来,这位丞相,也有着十分独到的见解:越地多湿气沼池,民桀骜不驯,未经开化;若欲为王霸之业,首当其冲者,当效法中原,以开民智。
除闻吕嘉这个看法之后,赵佗可谓是惊为天人;对于越人‘野蛮粗鄙’‘刀耕火种’的固有印象,也是因吕嘉一人而悄然发生了变化。
——这帮自诩为勾践后代的越人,绝对不是华夏通俗意义上的‘野蛮之人’!
“丞相且坐。”
淡笑着请吕嘉在身旁坐下,赵佗便坐回卧榻,将中原传来的消息一并道出。
在赵佗看来,如此良机,自己的丞相必然不会放过,也必然会帮助赵佗统合本地部族,北上中原!
说来,南越与中原,即汉室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在过去数十年内,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复杂历程。
汉室立,赵佗称王,高祖刘邦遣使劝说赵佗,使赵佗最终接下了‘汉·南越王’印,成为了长沙王吴芮那样的汉室外藩。
但没过几年,高皇帝驾崩,新帝未冠之年而莅临神圣,一应大权流于吕太后之手。
从那时起,南越与汉室之间的矛盾,便愈发尖锐了起来。
即便未曾谋面,赵佗都不得不对那个权倾天下的女子赞叹一番:若非女身,吕太后必有帝王之才!
——掌权之后,吕太后便正式下令:关闭高皇帝设于汉-越边界的商市,严格管控铁、铜等物品流通!
只此一着,便让赵佗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
百越之地,虽远在越王勾践之时,便已有了‘以为中原民’的记载;但由于地势原因,百越与中原文化之间的交融,还停留在十分落后的阶段。
读书认字,精耕细作且不说,就连刀耕火种这种在中原意味着野蛮的耕作方式,都是赵佗带给南越百姓的!
在此之前,越人对于耕作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撒一把种子,明年来收获’的远古时期。
赵佗又希望以此山川阻隔之地为王霸之基,有朝一日图谋北上;首当其中的,自然是金属农具的普及,以及军备的发展。
而汉室一言不合,就切断铁、铜贸易的渠道,无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