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无论刘弘本意如何,柴武这个态度,是一定要拿出来,摆在朝堂之上的。
而身为臣子,柴武也需要借此机会,再次给刘弘一个重申自身神圣性的机会——雷霆雨露,皆为君恩。
——诸将士的赏赐,不是我柴武给的,是当今天子恩赐。
对着这套脱裤子放屁般的政治流程,刘弘还是有基本了解的。
见柴武将竹简高高举起,刘弘稍测过头,眼神示意身旁的王忠,将那卷竹简取来。
待竹简被王忠恭敬的奉上御案,刘弘缓缓摊开竹简,大致扫了一眼。
“原来如此吗···”
只见竹简之上,前面一小部分,与柴武方才所言大同小异;而后面那记录着数百上千个人民的部分,其前后顺序却颇为有趣。
——排在第一位的,居然是一个名为‘全旭’的司马!
其功劳倒是没的说:于大河北岸,率部围拿叛贼刘章!
逐条往后看下去,就见一个个刘弘闻所未闻,官职多不过屯、曲之间的中低层军官,被录入到了这份功劳簿之上。
当刘弘略带些诧异的将目光放到功劳簿最后,都没有发现柴武、灌婴、周灶、申屠嘉等将领的名字。
而这个小小的‘谬误’,或者说遗漏,却是精确地挠到了刘弘的痒痒处。
——这份奏疏,或者说战后汇总报告,是得到柴武、灌婴、周灶、申屠嘉四人联名认可的!
作为如今汉室军方将衔最高的四人,又怎么会同时出现‘忘记把自己写上功劳簿’的失误?
既然不是失误,那就是刻意为之——而且是在四人一致同意过后,才有了这么一份只有将官士卒,却无主帅名讳的功劳簿。
这样一封报告所暗含的内容,实在很难不让掌权者,尤其是封建帝王安心。
——我们有没有功劳,全由陛下说了算!
这样的政治觉悟,让刘弘不由感到一阵安心。
“若周亚夫有这样的觉悟,应该不至于晚景凄凉;迷路将军,也不会留下‘李广难封’的典故了吧?”
在没有思想政治建设的封建时代,决定一位武将结局的,往往就是其自身的政治觉悟。
没办法——通讯方式落后,思想建设落后等因素,使得任何一个封建君王,都无法对掌兵将领百分百安心。
皇帝这个生物本身就多疑,若是武将的思想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