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民族风骨、家国大义等。
但在匈奴,战争却并没有这么多深层意义。
对于匈奴人而言,无论是讨伐其他草原部族,还是南下掠夺汉室,本质上,都更像是一场风险极大,但收益也同样可观的投资。
部族通过投入勇士、时间、物资,并承担奴隶消耗、战况不利的风险,来牟取战胜后对战败方的予取予求。
即便是此次跟随冒顿率军南下,也同样不例外——对于白羊王且居而言,这就是一场生意。
在这场生意当中,且居会投入部族勇士、奴隶的生命为成本,以牟取汉人城池内的物资,来作为自己的收益。
既然是生意,那自然有两个永远浪不开的问题:成本最小化,以及收益最大化。
说白了,每一个参加战斗的匈奴部族,都会希望以最小的代价,来换取最多的好处。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哪怕且居拒绝了呼奢的提议,表示‘我的奴隶很宝贵,不能拿去送死’,那作为折兰王的呼奢,显然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这就不得不提到匈奴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又一大不同:战略责任制。
在中原,一场战争开始之前,被君王选定的指挥官,往往会得到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或是自主做出承诺。
例如说此次马邑战役,柴武就被下达了‘确保马邑不被攻破’‘匈奴人无法攻破楼烦防线’‘尽可能对包围圈内的匈奴人造成更多杀伤’等战略指示。
在得到柴武‘驻守马邑北墙’的命令后,材官校尉舒駿也给出了自己的承诺:如果北墙被攻破,则提头来见!
而在匈奴,则很少会有这种类似军令状性质的战略备案,也不会有必须达成战略目标的指示。
还是拿此次马邑战役举例,匈奴单于冒顿命令白羊、楼烦、折兰三部,在十五日之内攻下马邑。
但如果马邑没能攻破,战略目标没能达成,会怎么样呢?
答案是:什么都不会发生。
对于‘战略目标未能完成’的状况,呼奢、且居、秃克三人,几乎不会面临追责。
顶天了去,也就是三人在匈奴内部的‘勇武’‘名誉’会受到一定打击。
这样一来,即便呼奢以‘如果白羊部不出奴隶,那折兰部也不出了’为威胁,也不会对且居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你爱出不出,我反正不出!
反正马邑城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