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于很生气,很没有面子’的考虑,想让汉室为‘收容韩王部’的愚蠢举动,付出一定的代价。
如汉边糜烂,代北十室九空,家家戴孝之类。
可当现在,匈奴先锋部队陷入五路山、洪涛山、涔山所围成的这块‘y’字平原,三个端口中,善无不通,马邑久攻不下,武州塞又被汉人堵死的时候,陷入包围圈内的匈奴先锋,显然就有些不知所措了。
作为仍旧处于后野蛮时代的草原游牧文明,匈奴人对于危险的预知,还是足够敏锐的。
就如动物往往能更早预知危险一样,此时的游牧文明,往往也能对危险有更高的警惕性。
而这一次,匈奴先锋之所以会陷入马邑之谋的包围圈,并非是其对危险的预知能力不够敏锐,而是这样的情况,还从未发生在匈奴人的头上······
按理来说,马邑一带如此具有鲜明特征的地形,就算是生活在后世和平时期的军事小白看了,也终归能纸上谈兵一句:嗯,这里是个不错的伏击地点。
但这么浅显直白的地形特征,却并没有引起匈奴人的注意,难道真是因为匈奴人大脑迟钝?
很显然,在当今已知世界,再也没有任何一个人种,能有草原游牧民族这般敏锐的危险预知能力。
道理很简单——生存环境越危险的生物,对危险的探知能力就越敏锐!
而亚洲北部草原,可谓是这个时代的已知世界,生存危险性最高的一块区域了。
可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片危机四伏,生命脆弱的宛如一张纸片的地区,匈奴人却没对汉室的‘马邑之谋’,提起足够的警惕。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匈奴人的‘危险预案’当中,根本就没有‘落入汉人包围圈’这一项。
就拿自然界中的动物来说,那些能提前预知危险的,往往是见识过、经历过危险的个体,根据过往的‘经验’,得出一个‘这个地方不能去’‘这个大猫不能惹’的结论。
反之,若是没有见识过大猫的危险,就很容易出现‘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状况。
对于生活习性几乎与兽类无异的匈奴人而言,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
——只有被步兵包围过的草原游牧民族,才会对‘可能被包围’的状况提起警惕。
而在匈奴称霸草原,中原秦汉相替之后的这过去数十年,汉匈双方大小战斗数之不尽,从未有过任何一次‘汉人提前设伏,并成功包围匈奴骑兵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