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失了采石矶,金陵没有了屏障,吴国朝廷上下炸开了锅。有些胆小的已经准备投降,有些人建议移驾江都府,有些人主张固守金陵。朝廷分成几派,吵了数日也没有吵出个结果。吴国君臣在吵架之时,柳霏霏也没闲着,两日间已经带领大军到了金陵,离城不到二十里。
此刻吴国君臣才真正感到危急,一面派人到楚军军中议和,一面按兵布阵。金陵是数朝古都,城门坚固,易守难攻。城外还有很多要塞,要想攻破城池并不容易。吴国君臣希望通过这些屏障阻碍楚军,只要旷日持久,楚军粮草不继,自会退兵。待楚军退兵之时,追着大肆掩杀,就能反败为胜。
金陵虽然城高坚固,却有个大问题,就是门太多。外城有八门,皇宫内城有六门,需要大量的士兵防御。杨瑾智令外城每门三千人,皇城每门两千人,这就是三万六千人。城外正西五里处有个石头城,守军两万;南门六里外有座朱雀桥,是南边进城唯一的通道,非常重要,守军三万;东南方三里外是东府城、东北七八里外是钟山,为防止楚军从这两个地方偷袭,也分别手一到两万的驻军。这样一来总兵力需要十几万,而且分散各地,很难统一调配。重要的是吴军最精锐的十万大军,还被越军牵制在江阴,根本回来不了。守城的这些士兵,大多是东拼西凑而来,各军将领相互之间并不同心,指挥不一、战力也不一。
柳霏霏到达金陵之后,并不急于攻城,先是给杨瑾智写了封信,劝其投降。杨瑾智大怒,回信将楚国上下骂了一通。柳霏霏微微一笑,将信交给手下将领看。一群糙汉子看到杨瑾智骂的毫不客气,个个怒不可遏,就要领兵攻入皇城,活捉杨瑾智泄愤。柳霏霏和昭若恤到不在乎,又分别给吴国各大臣写信,劝他们投降。
杨瑾智不可能投降,下面的官员可不这么想。眼看楚军士气正盛,攻破金陵也在朝夕之间。此时投降还能得个一官半职,最不济还能守着搜刮来的财宝平安生活。若是对抗到底,一旦城破不但没命,甚至会被灭门,财宝什么的也会被抢夺一空。于是有些人就悄悄开始活动,送些消息出去,算是为楚国立功。
当然也还是有忠臣,得到书信后立刻呈于杨瑾智,表明自己的忠心。杨瑾智本来猜忌心就很重,见这些大臣主动献信表忠心,不但不相信,反而觉得这些人是故作忠心,背地里与楚国勾结,于是猜忌更甚。
杨瑾智见有很多臣子献信,有官大的、也有官小的,情知柳霏霏给每个朝臣都写了信,遂将没有献信的召进宫询问。其中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