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
或者等到明年远东交易所成立,香港股市勃发,稍微买点股票,等到7股灾前再卖了,这都是一笔很大的利润。
但这些手段都需要时间,而且就算赚了钱,在本金不足的情况下,实际上赚的也不是很多。
这一切都说明霍耀文不缺赚钱的手段,他缺少的是一个如金镛执掌的明报那样,能够提升个人社会地位的一个机遇。
霍耀文虽然一直都想搵钱,但说实话,在他心里,搵钱永远都不是最重要、最主要的一个方向,他拥有未来四十年的记忆,做什么都行,偏偏选择出版公司,还跟香港大学合作,就是为了提升自己在此时香港的社会地位。
只要港督府制定的“强制六年免费义务教育”一旦实施,以教材书和课外辅导书为主的香港大学出版社,一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全港闻名的教育图书出版社,而担任社长一职的霍耀文,在无形之中就积累了很多的名望。
在之前得知香港大学出版社倒闭,学校又准备引进伦敦大学教材书以后,霍耀文的内心就已经打起了这些小算盘。
所以在香港大学出版社股份问题上,霍耀文并不是很在乎自己占的股份有多少,在他看来只要在百分之四十到五十之间,已经很不错了,哪怕最低的三十,他也能够接受。
愿意承受那是因为霍耀文和香港大学合作,本就不是为了赚钱而合作的。
自然也就不在乎股份是多是少。
当然了,股份多霍耀文肯定是高兴的,但少一点倒也不会因此而难受,特别是百分之四十五,在他看来,这已经很高了,几乎跟自己心里最高的预期相差不远,还有的多。
而且特别是拿到出版社的经营权,担任社长一职后,只要随着出版社愈发壮大,他这位顶着社长头衔的人,完全可以走金镛的路线,一步步的发展,提高霍耀文在香港的社会地位。
...
还在霍耀文心里想事情的时候,面对面站着的张承颐看他不说话,还以为不满意股份的问题,也是连忙说出学校方面的让步:“学校虽然不会出资,但也答应把之前那几台印刷设备无偿的融进新的香港大学出版社中,同时学校后面那栋厂房和地皮也会成为新办的香港大学出版社股权里面。”
“是学校后面在薄扶林那个厂房?”霍耀文一愣。
“是。”
张承颐点点头道:“后面那个厂房建造于40年代,当时是一间私人制衣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