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是可以提前预判并消减的。
只是……
“咱们拟定的策略,初步估计耗时需得三年,用银过万两,加上近年来江南一带年年风调雨顺,给人造成一种安然无忧的假象,此时提出整治河道,朝中诸臣必然反对。”
“正是如此,本王想请于大人帮忙引荐石老先生,将咱们查到的资料、拟定的策略与石老先生商议,若石老先生认同咱们,便有了治水的必要和紧迫,才能令大臣信服,让父皇赞同你我的观点。”
于洪发略一思索便点了头。
于是,靖王府长史骑快马先回王府,一个时辰之后,京城里那挂着先帝亲书“石府”的府邸接到靖王府的邀帖,须发皆白的老者领着两个弟子,一起出了府门,来到靖王府。
这一谈,从天亮直到夜半,老先生与两位弟子留宿靖王府。
第二日寅时,靖王整肃冠服,骑马前往宫城参加早晨的朝议,简称早朝。
九卿房,大臣们等待皇帝上朝的地方。
此时,这站了几十位大臣的屋子静悄悄,每个人看似都在瞧着自己手上的奏折,力争在最后的时间再检查斟酌,但其实不少人低垂着头,眼角余光却瞟着抱着厚厚一叠奏报的李净宇。
睿王年前便已返回京城,此时靖王回京,标志着三年前皇帝定下的太子之约到期,当初皇帝金口许下的三年之中,德行更佳者立为太子,换言之,快则在稍后的早朝上,慢也不过几日,这王朝的太子、未来的接班人便能确定。
盛朝建国以来,历代皇帝册立太子有早有晚,但始终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便是在诸皇子大婚之后,便立下太子,一来安定人心,二来一定程度上阻断那些想要搏一搏的皇子。
突然,众人喧哗起来,李净宇抬头,便见李文安大跨步走进来,笑容满面地与众臣打招呼。
瞧见李净宇,李文安快走上前。
“皇兄,三年不见,皇兄瞧来似乎憔悴许多呀。”
“为兄昨日方才返京,旅途困顿。”
“听闻皇兄三年来一直在江南,那里文风鼎盛,物阜民丰,想来皇兄定然做出了一番大成就。而我这三年都在东北诸地,喜好查访民情,结交有才又能的文士,堪堪解决了几桩不平事,与皇兄比起来大为逊色。咱们三年之约,弟弟我定然落败了。”
这意思,他若有成就是去的地方好,不是自己有本事了?
李净宇对李文安这阴阳词法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