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七嘴八舌的,非要逼着孟蓁等人买“他们的”宅子。
最后还是郭大庆发了脾气,这些人这才一脸不情不愿的让开了道路。
孟蓁和苏慎心有余悸,孟启更是吓得紧紧抱着严振武的脖子不肯松手。
郭大庆有点儿尴尬——人家是来榆林村落户的,结果才来就看到这么一幕闹剧,这让郭大庆这个里正之子颇有些挂不住面子。
好在严振武是个心思通透、很能体谅别人的主儿,他不仅没有揪着这事儿说三道四,反而还主动转移话题,跟郭大庆聊起了榆林村其他待售的房子。
几人在村里走了一圈儿,看了四处宅子,最终,孟蓁选定了位于村子最边上的两处彼此相邻的农家院子。
这两个农家院子是搬到村里躲避战乱的两个小商人自己建的,因为当初考虑到了要防备流民和山匪,所以这两户人家都把院子建的极其结实。
他们手里有钱,为的又是保命,所以院墙全部都是用大石头砌出来的,院子里的三间正房甚至还是极其难得的砖瓦结构,再加上这两个农家院里都有水井,所以孟蓁一眼就看上了这两个农家院子。
当然,这么好的院子,价格那也是相当漂亮的。
这两个院子的原主人据说还是一对堂兄弟,他们在朝局稳定之后就已经一起搬回了宁海县县城。
因为老家并不在榆林村里,以后基本不会再有机会回来村里居住,所以他们就打算把村里的房子卖了,多弄些做生意的本钱。
两人跟商量好的一样——大概率还真是商量好的,榆林村里的宅子,他们要的价格全部都是四十两银,而且还跟郭里正说了,这房子没有讲价的余地。
也就是说,不管是谁,要买他们的宅子,那就必须得出四十两银。
四十两银在村里买房子,按照常理来说那是肯定不划算的,但在看了这两家的宅子之后,孟蓁却觉得他们要的这个价格其实一点儿都不贵。
高高的石头墙和厚重的木板门,可以防流民、山匪,也可以防山上的大型野兽,砖瓦结构的正房结实耐用,保底能住五六十年,土坯、稻草搭建的厢房、灶房、牲口棚、茅房也都结实耐用,完全不需要再行修缮,再加上院子里有水井、有果树、有极大的两块菜地,可以说这两处宅子真的非常适合居住。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两处宅子不仅彼此相邻、规格一致,而且还离着大黑山和清水河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