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成的村。
村子里有400来户人家,在这塬头十八庄来说也算是最大一个村庄了。本来耿庄也不大,只是自从建国之后,这里建立了公社,耿庄就成了塬头十八庄的枢纽。村子里建了卫生所,有了兽医站,还有每年“上粮”的粮管所也在这落了户。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天时地利人和。附近成年的姑娘嫁人,就要嫁到耿庄来。耿庄的人口是越来越多,耿庄有着不可一世的荣耀!在塬头十八庄来说,无人不知。
耿庄有一个怪事,就是这村子里的人都不姓耿!
这村子里就有三个姓氏。住在呜咽河北边的张家和南边的李家是村子里的大姓,住在呜咽河最下游的孙家是小姓。
张李是大姓,各占这个存在一半人数。孙家孤零零的住在村子尾部,也不知过了有多少年,繁衍出十几户人家来,自成一个体系。好多年了一直没有动过地方,远离着耿庄,不知道的人都以为那是独立于耿庄的另一个村子。但事实上它一直属于耿庄,很有可能孙家的历史比李家和张家还有早。可现在看来,孤零零的孙家就像是这个村子里的看门人!
这村子一个姓耿的人都没有,也不知道为什么叫耿庄。谁也不知道,只有村子里上了年纪的人,才能知道一点虚虚实实的故事,好像也只是传说罢了。但这些老人,说起话来也是遮遮掩掩,很不痛快。村子里的人问也问不出来,时间一久大家都忘了。只有一件事情,大家却格外清楚。那就是大家都知道孙家的底细,就连七八岁的孩子都知道住在村尾的孙家是个外来户。
农民有着先天的局限,大多数人都是报团取暖,拉帮结派。住在呜咽河北边的张家和住在南边的李家,似乎上辈子或者上上辈子就有深仇大恨一般。一河之隔,却老死不相往来。张家的娃不娶李家的女,李家的汉子看不上张家的姑娘。如此几十年来一直如此,就算到了今天,张李两家也从不通婚。张李两家如此,就不要说住在村尾的那个孙家了,自古都没有人搭理过他们。
不过,唯独有一个日子,张李两家是可以做买卖的,攀交情的。那就是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三,也就是老农口里的“闹十三”。
在这一天里,张李两家亲热起来了,就算是一年,有再多不愉快的事情,在这一天里也要冰释前嫌,和睦与共,不能发生任何不快,这是祖传的规矩。同时,还要邀请村尾的孙家来住持公道,当裁判。
一年一次,年年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