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早就不知道死了几十年的良民户的户籍。
然后按照李朝的规定,缴纳军保布多,同时又服过国家的兵役的壮丁,在民户之中可以脱颖而出。反正不过是衙门里文书篡改誊写的小事,很轻松就能帮他修改成一个四十岁,在郡中服两年兵役,每年缴纳超额军保布的一等良民户。
然后如今正好黄海道赈灾,出钱出米,投一个报效朝廷的捐。衙门里上上下下的纸张茶水钱给足,不肖半个月,就能帮他买一个两班的户籍。
这样顶天不过才花五百两而已。
而且李朝那么多氏族大姓,出头的毕竟是少数,穷鬼落魄的数之不清。反正骗嘛,找个老而无子的,送上五百两,过继进去,这下还能弄个说得上的出身。
起码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不再是一眼就被人看出来的捐纳两班。
最后就是进京谋出路,这一条才是重头戏。连洪氏那种乡下妇女也知道,要投对人,要站对队。没有门路是没办法买上官的,拿着钱去送人家也不会收。
官缺那都是要紧着同族同乡同党的人先选,剩下的才会往外卖,这是人情社会的必然。
像洪大守买官,即使没有闵廷爀的路子,只要回丰山洪氏,肯定就能补上一个缺,大小而已。这就是出身的好处,有出身比无出身容易太多。
假设六孙以上都办成了,但进京买官这一步,基本不太可能通过,因为他买的那种破落户爸爸不一定好使。
但他可以另辟蹊径,买进士,进士买不到买杂科。科举嘛,反正就是两班绝大部分垄断,除了固定走后门一定要考上的。总会有名额拿出来卖,舍得花钱,要不了三五千就能买一个。
买了进士就能进公门,哪怕天天去坐冷板凳补缺,总能把吏曹里随便哪个司的正郎佐郎混个脸熟。往歌栏瓦肆里多请几回,好酒好菜好姑娘都流水价的往上送。
夏天的冰敬,冬天的炭敬,该到的一律送到。不该到的什么时鲜瓜果,山珍渔获,也要勤快的送到。最好连人家家里的老婆孩子也注意着,什么西洋玩具,清国首饰也送几件。
一回生二回熟,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搞定了哪位正郎佐郎,就有了进身之阶,再花上三千两,一个正儿八经的县监绝对能选上。
虽然前后总要花一万两,可三年一任县监总能捞个三万吧,绝对不会赔本。
身份也洗白了,钱也能挣到,岂不是美滋滋。
洪大守和林尚沃看金斗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