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的就是切断资金流,或是阻断供应链。搞砸企业的贷款或融资,或是让企业的某家关键供应商出点幺蛾子,这些便足以让绝大多数企业陷入绝境。到那时候,再以白马骑士的身份闪亮登场,拍着胸脯承诺能解决问题,入股什么的就都可以谈了。
至于转头去扶持企业竞争对手之类的操作,那都算是正常的商业行为,连盘外招都算不上。
还有针对企业内部的,那花样就海了去了,阴招损招啥都有。随便举个例:瞄准目标企业的核心岗位人员,文明点的做法是找个合适的壳公司,立个对口的大项目组,然后高薪挖人,三倍五倍都可以谈,竞业禁止不用怕,赔款我们出。总之先把人弄过来,折腾几个月,目标企业就疯了。最后,壳公司宣布项目失败,大家各自散了。
粗暴点的做法就是,找到合适的人花点小钱,然后就会发生一场看似偶然的交通事故或是斗殴事件,最后就有人在医院躺上几个月,和前一种做法异曲同工。不过粗暴的做法一般不用,一是大家都是求财,这么做了基本和原始班底就彻底结仇了;二是值得下狠招的目标,大多也有自己的背景和倚仗。
很快,想做小动作的资本机构才刚尝试出手,就发现自己撞上了铜墙铁壁。所有的试探都被非常强硬地踢了回来。其中一家的背后股东是京城有名的通天户,还接到了长辈的警告,"别给自己和家里找不自在,你头硬,硬得过军方?"
这块石头太硬,啃不动,统统败退。
实际上,无限未来系和军方的合作远比外界了解的要紧密得多。无限未来系可是在军方高层挂了号,在总装部的合作名单里处于最优序列的存在。
就这合作的几年间,军方从无限未来公司这里以特惠价拿走不少黑科技,直接让多个领域的军用装备技术实现了跨代式进步。就冲这个,足以让军方把其视若珍宝。
不过,也有急上火的时候。戴军鹏一个电话直接打到了陈文浩这,"我的陈老总!陈大哥!你们那边来通知,半年内暂停飞船供货是咋回事?"
过去一年,义东园区的飞船产能由少到多,到不久前才逐渐稳定在月产是10架的数字上,整个一年也就生产了70架出头的飞船,其中有几架安配上航天用的引擎模块,被用于太空业务和研发使用,还有几架留给了集团通勤。
真正投放市场的飞船总量只有60架左右,其中的40架都被军方采购走了,飞船的高载重和原地起降模式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重型运输直升机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