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没有启动引擎,整个过程非常安静,短短几十秒过后,飞行器已经在空中和夜色融为一体,再也找不到一丝影踪。
不过,陈文浩还是可以明确地掌握飞行的动态,小卡将飞行器的实时状态都传送在他的视网膜投影上。此刻的投影画面,是一副卫星地图,代表飞行器的亮点在地图上不停闪烁,边上还有不少数字标明飞行器的状态。此刻,飞行器已经升入到了4ooo米的空中。
在陈文浩的指挥下,飞行器继续保持攀升,同时向南面转移。大半个小时后,飞行器已经飞过了中国东海区域,进入了菲律宾海的上空区域,高度也已升至反重力模块目前能达到的最高程度:9ooo米!
紧盯着飞行器状态接近一个小时的陈文浩,揉了揉有点酸的眼睛,下达了进一步指令:“继续升空!”
下一刻,飞行器的引擎开始启动。作为地球科技工业的巅峰产物——燃冲压加涡轮喷气的组合动机瞬间迸出了强动力。在万米高空中,飞行器的机体突然地一颤,呈钝角三角形的机头开始上扬,机体从水平垂直上升姿态切换成了高迎角爬升状态。
位于飞行器尾部的引擎喷射区,从前一秒的银白色转变成高温火焰烘烤下的暗红色,并逐渐向深蓝色接近,引擎喷射的蓝色火焰开始透出尾部,扭曲了周边的空气。
原本需要添加高标号航空燃油的组合引擎,已被小卡改造成可以吸收勘察器的能量,引擎动力汹涌澎湃,已经达到了设计时的上限。
飞行器的上升度猛地快了一大截,上升!上升!2oooo米转眼就破!
3ooo米!此时空气已经非常稀薄,按照当初设计这款引擎的要求,这一高度基本就是引擎工作的极限高度。再往上去,就无法从稀薄的空气中摄入足够的氧气维持燃烧,进而产生动力。
不过,勘察器的存在就是为了打破常规,尤其是已经补充了部分能量的勘察器更是可以挥越想象的作用。有了勘察器的能量支持,模拟了氧化剂的作用,使得早已在指标参数下运行的引擎不仅没有熄火,还越凶猛地输出动力。
高度5oooo米!度提升至3马赫!
高度8oooo米!度5马赫!
此时的飞行器,已经飞到了大气层中的中间层顶端,再往上就是厚度达到了42o公里的热层(也称电离层)。由于这一层的空气非常稀薄,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氧分子和部分氮分子被分解,并处于高度电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