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下造谣生事,多诋毁皇帝言辞。最广泛之谣言,莫过于皇帝祭天下来,遇大雨,在一棵松树下避雨之事。因老松遮雨有功,皇帝一时兴起,给这颗老树加封了爵位,位列五大夫。故此松又名“五大夫松”。
那穷极无聊之儒生,因被皇帝拦在山下,心存不满,便借此造谣,说皇帝不遵古礼,轻慢儒生,触怒山神,降下了大雨,皇帝因大雨所阻,并没有登上泰山而行了封禅之礼云云……
对这些尖酸腐儒的刻薄言论,皇帝不以为意。在泰山山顶之上,他可是勒石铭文,将随行的文武功臣的功绩名字,一一刻录下来,以彰其大功。可惜的是,在十数年之后,帝国动荡,这些石碑被有心人悉数毁去,再无痕迹可觅。
泰山封禅之后,皇帝按照既定路线,往琅琊、彭城、湘山等地巡狩而去,一路水6并进,舟车劳顿,甚是辛苦。
巡狩,并不是为了游玩。皇帝每一天停下来,都会调集当地的官员进行问话调查当地的风土人情,并且派出大量的密探,调查各地的民生概况,和访查六国余孽势力等等,一路的巡狩,除了考核各地官员外,还有震慑六国复辟势力的任务。
当然,整个帝国的中枢,实际上也随着皇帝的巡狩而四处流动着,每一天从帝国各地纷沓而来的奏章便有好几车。在旅途上,皇帝和朝廷的政要们,每一天也得在颠簸的马车里面,继续处理着朝廷的政务。
那些花钱买了名额伴游的大商巨贾们更是苦不堪言。初时他们还以为,跟随皇帝到处游玩,是一件舒适而倍有面子的事情。但事实上根本没有这么一回事。队伍里的达官贵人不少,这些商贾怎么可能有可能得到更好的特殊待遇?几个月下来,不少人瘦了好几圈,权当是减肥了。
即使如此,也没人胆敢抱怨,能够陪着皇帝出巡,是何等荣耀的事情,以后回到咸阳,这段时间的遭遇,将会是他们一辈子的谈话资本。只要大声道出当年大爷我可是跟着皇帝陛下东巡过天下的,足以让其他人羡慕妒嫉恨。虽然追随皇帝陛下的脚步的时候,他们只能在队伍的末端远远地跟着皇帝的车屁股而已,龙颜也就只能远远地膜拜两眼罢了。
……
皇帝乘坐的车驾很宽敞,长近三丈,宽约一丈,里面可以容纳十人以上,而且铺着厚厚的软毯,能够将马车疾驰时候的颠簸感抵消。车厢里面,车厢里面,除了皇帝本人之外,还有两个沿途负责他起居饮食的女官。
“赵高。”皇帝倚在舒坦的蒲团上,随手把一份奏章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