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微笑听完,表示知晓后将小太监打发走,又默不作声的盯着脚尖,而旁边埋头处理公务的李世民嘴角也掀起一丝笑容。
今日四大宰辅不在,他可不想一个人承受李承乾的炮火。
其实从内心深处来讲,李世民认为李承乾有些话也颇为在理,并且时常在夜深人静时细细琢磨,特别是民族精神、历史影响等问题。
只可惜世上有太多的事情,它不是看在理不在理,而是要分轻重看得失。
关乎国事时,更是不能意气用事。
就像是走迷宫,看起来道路有很多,你也知道一条能够稳定走出迷宫的道路,只是要走很远绕很久,那么只有一次机会的情况下,你会怎么选择?
如果是个人也就罢了,可李世民作为一国君主,留给他的路其实只有那一条。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李承乾的想法与冲劲,李世民是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守成之君不是他想要的,就以他目前的性子,更希望自己的儿子是锐意进取,有着超越前人的心思。
造反那事,事儿不对,可劲头还是不错的。
做皇帝,没点气魄怎么能行?
更何况李承乾也不止是只有气魄,从后续的党项之战、举办唐酒司,包括插手国子监等事务还能看出其办事能力也是极强。
直到最近,七夕、中秋两次诗会,更是把最后的短板,文学声望给补了上来。
短短半年多点的时间,李世民受到的惊喜可以说是太多了,以至于他现在内心十分肯定李承乾作为太子的能力,作为大唐继承人的资格。
接下来,自然就是按部就班的培养了。
而李世民也理所当然的想到了李泰手里的那本册子,来自李承乾的册子。
“游走六部,哼,办法倒是不错。”
李世民嘟囔了一句,有转头看向来福,轻笑道:“太子还是不错的。”
来福抬头,老脸上堆起笑容:“陛下说的是啊。”
就在这时,先前传信的太监再一次踏入大殿之中,对着来福又是一阵低语。
片刻后,来福干笑道:“启禀陛下,太子殿下他走了。”
“走了?”
李世民瞅着欲言又止的来福,出声问道:“想说什么就说,他可是留下了什么话?”
来福点点头,苦着脸道:“太子殿下说不见也行,大家各凭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