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角就是演得再好,台词都是惹人生厌。
比如上面一句。
明明包拯是做了好事,但公孙策却说你这点小聪明难登大雅之堂。
这让观众一看就明白,公孙策这个角色一定是配角,要不然也不会说这样的话。
而陈平越是说这样的话,周结则越是装着情商很低的样子,回道:“可是,我只想帮了个小忙而已,没有别的想法。”
他又哪里会是真的情商低。
这里将包拯饰演的情商越低,越是反衬出公孙策的高高在上,越是让他与主角拉开距离。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接下来公孙策的台词更为的糟糕。
虽然看出了周结是故意这么演,但陈平仍是按着周结的想法,将下面的台词说完:“我们都是读书人,不是耍猴马把戏。如果他日考取功名位例朝臣,到时候这些小事就会成为笑柄,那可有失身份了。”
不得不说。
这样的台词简直就是二逼编剧写的。
为了托出包拯的高大上,不得不牺牲配角的智商。
配角是配角,不是龙套。
你说龙套说这样的话多少还可以理解。
反正吃瓜群众,说好听的,说难听的。
有修养的,没修养的……都有。
可是。
同样是泸州才子的公孙策,怎么可能会说出这样的话?
不过。
剧本就是剧本。
演员必需按着剧本这样演。
虽然陈平可以通过导演空间修改剧情,但陈平没有这样做。
至于原因。
那是因为,几乎是整个40多集的剧本,几乎都是这样的台词。
不管怎么样,台词都要将公孙策给拉下水。
真要修改的话,恐怕整个剧就得动大手术。
拍是可以拍……万一拍到一半又出现笑傲江湖一样的插曲,那就吐血了。
当然。
陈平不想使用导演空间,也是因为他早就有准备。
这些台词虽然对陈平不利。
但陈平也有不利的演法。
公孙策说完这句话,本应该是气愤的就此离开。
那么,导演也会适时的喊一声卡,这幕戏也就过了。
不过,陈平饰演的公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