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恢复了一日的忙碌中去,对薛子墨也就不再过多关注,只有一人,却暗自对薛子墨起了更多的好奇之心。
…………
招人很快,这个乱世的人,最不怕的就是劳作,最缺的,就是粮食。当官府榜文中提及应招的人将有每日两餐时,已经深深吸引了一大部分人,有太多人家中吃不饱饭了,如今农忙时节已经过去,平日里的农活不多,能够每日两餐饭,而且还有十个铜板的工钱,已经深深刺激了大部分人的神经。
短短三天时间,已经有数百人前来报名,但是薛慎却没有停止,按照计划书中的预计,初始的招工人数,至少也的要八百多人,这其中包括木匠、铁匠、织工、船匠、水手和渔夫等等一系列不同职业的匠人。木匠、铁匠及船匠,主要服务于造船;织工,自然是负责织造巨大且结实的渔网和船帆;水手,则是驾驭船只;渔夫,则是倚仗其丰富的捕渔经验,来负责日后的海上捕渔。
墨渔坊造船地址定于胶州湾内北岸突出的红岛,原本薛子墨是想过建在后世的青岛,但是青岛如今只是一片荒野,几个散落的小渔村。哪里虽然是靠近外海的深水区,适合建造大型海船港口,但是如今没有水泥,没有大型建造机器,没有条件在那里建造大型港口。再者青岛南端距离即墨足有百多里的路程,实在不方便,薛子墨便暂时取消了将其作为港口的打算。
最终在咨询过即墨当地的一些渔民后,薛子墨才选定了如今的码头地址——红岛。如今是胶州湾北岸突出的一块半岛,毗邻,密州胶西县,东北是淮涉河与白沙河的入海口,薛子墨设想将建造船只所需的木材,从牢山伐取,通过白沙河水路运抵红岛加工建造。
薛子墨不知道的是,后世的红岛,确实是渔业基地之一,在这里建立墨渔坊,正合适不过。此时的红岛,只有几个小渔村,都是依靠着平日偶尔在海上捕捞获取一些海鲜过生活。只是这些渔民的渔船,多为小型渔船,经不起大风大浪,只敢在海岸附近捕捞几网,收获不大。
此时,红岛一处海岸,正有一群来自即墨的百姓,在这里开凿土地,建立各种作坊。本地的一些村民,看到一些穿着官服的差役正组织这这些人建造,他们先是规划了不同的区域,然后让其中专业的人负责去监造,其中还有一些伙夫,他们带来了工具,在一块空地上开始造饭,有些人来到附近的村子里,向当地的村民购买食材,完全没有强买强卖,令当地的村民宽心了不少。
一些好奇的人也会去周围和那些工人聊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