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喜鹊报远饷,1980年12月30日,冀东机务段管内全部实现内燃机车牵引,对火车司机是莫大的鼓舞。
冀东机务段的火车司机老蔡情不自禁地对记者说:“铜川站至玉屏山区段坡陡、山洞多,机车行走起来剧烈晃动,火车排出的煤烟,呛得人喘不过气来,退乘后火车司机个个都变成了‘黑人’。
现在,我段实现内燃机车牵引,让我们火车司机扬眉吐气。”
是啊,落后的牵引设备,快速增长的货物运量,捉襟见肘的客运方式,已经跟不上改革发展的需要。
冀东机务段的老司机都记得,50年代,冀东机务段只有17台蒸汽机车;1957年以后,解放6型陆续调出,增配解放1型;1962年达到45台;1959年,铁道部还配属冀东机段11台由前苏联制造的菲德型(FD)蒸汽机车;1966年起,陆续配属建设(JS)型和大功率的前进(QJ)型货运蒸汽机车;截止1979年底,冀东机务段共有建设(JS)型内燃机车63台。
如今,63台(DF)1型内燃机车取代63台建设(JS)型内燃机车,冀东至万水间货运区段运行时间上行由6.9小时缩短至4.7小时;下行由6.7小时缩短4.5小时;客车运行时间由275分钟缩短至155分钟,这是冀东机务段机车牵引的新突破。
诚然,妇孺皆知的瓦特先生做梦都想不到,他站在前人肩膀上发明的新式蒸汽机,在遥远的东方,在冀东铁路局,在美丽富饶的中原大地上威风凛凛地驰骋了近半个世纪,风风光光在中华民族的金猴之年——1980年12月30日,轰轰烈烈地退出冀东机务段历史舞台。
从此,一列列蒸汽机列车,拖着长长的白烟,在冀东机务段辖区,在中原广袤的土地上,在矿藏丰富的沟壑山谷中威风凛凛迂回跋涉的情景一去不复返了。
这,也将成为一代又一代火车司机,乃至铁路人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