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两人在观音像前拜了拜,6氏扶着吴老太君起身:“老太君还特特记着我的生辰,那碗长生面,我都吃完了。老太君中午用得好吗?”
吴老太君目光慈爱,道:“中午连潇媳妇陪着我一道用的。”
6氏笑容温和,道:“我与她来往得少,倒是听底下人说过,说她常常来看您,如此孝顺的孩子,难怪老太君喜欢。”
吴老太君笑了,眼角皱纹深深:“是个晓事聪明的,你知道的,我最喜欢聪明人了,一点拨就明白了。”
“如此看来,从前石夫人夸她可真是没夸错,老太君这圣旨求得值得。”
“可不是,”吴老太君拍了拍6氏的手,“你大嫂也夸她。”
6氏颔:“大嫂这几年过得辛苦,添了个好儿媳,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吴老太君看了她一眼,见她言语之中没有半点勉强,反倒是真心为周氏高兴,老太君的心又是一痛。
周氏这辈子还有盼头,能盼着抱孙子、抱曾孙子,6氏却是什么都没有了。
6氏的日子和乔姨娘一样,没有什么念想了。
如此想来,倒还是徐氏好些。
穆连康失踪多年,虽然吴老太君自己都认为穆连康凶多吉少,可只要一日没有归灵,就能自欺欺人一日。
可徐氏并不是自欺欺人的性子,她在侥幸和死心之间来回纠结,数年如此,反倒是比什么都没有的6氏还老得快些。
吴老太君想到这几个儿媳,又忍不住唉声叹了一口气。
“马上就是清明了。”吴老太君道。
6氏垂眸,长睫颤颤:“我听二嫂说,做道场的师父们都已经请好了。”
“这是要紧事。”吴老太君叹息。
定远侯府中,每年清明、中元都会设道场,替逝去的亲人、战死的将士们度。
杜云萝也是晓得的。
做法事的几日,府中人人着素衣,佛音不断,井然有序。
休息时,徐氏没有回自个儿屋里,而是就近去了韶熙园。
杜云萝在认亲时收了徐氏那般贵重的见面礼,前世今生与徐氏也没有大矛盾,自是欢迎她来的。
徐氏疲乏,合衣在西梢间的榻子上躺下,张了张嘴,犹豫再三,终是道:“连潇媳妇,把那只镯子拿给我再瞧瞧。”
杜云萝应了,亲自回内室里取了来,交到徐氏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