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哪儿,等以后你儿子娶个媳妇回来气你,那才真是糟心呢。
吃了晚饭,珍珠去给赵赶鹅媳妇找了来,借着油灯,让沈娇娥给教会了,才跟小姑商量起这买卖到底怎么做来。
说实话,煎饼的吃法千变万化,油糖煎饼,煎饼粿子,煎饼合子,卷各种菜吃,下汤里吃不过珍珠不想一下子把花样都弄出来。
煎饼的做法太简单,你坐在那里摊,谁瞅个一刻钟就给你学得妥妥的,上铁匠那买个鏊子,练上一会儿就成。
你要是把煎饼的花样都弄出来,人家一学去,保不齐明天村里就支了第二家摊子了。
所以要从最基础的开始,只卖玉米面的普通煎饼,再说她小姑刚上手,弄那么多花样,她得跟个无头苍蝇似的。
至于价钱么,这东西基本不用称,一斤就是八张,差不了几分几毫,卖十文一斤,村里人好接受,自己还有赚头。
要是不想花铜板买的,就一斤半苞米粒换一斤煎饼,稳赚不赔。
于是第二天长河村人起早下地路过老沈家时候,就见到沈家人在大门口吃煎饼,众人一打听,这东西好啊,买上一斤,好吃还顶饱。
老马家率先带头,一买就是十斤,是回家给称的苞米粒换的,珍珠包好了递过去,说回家上地拔几根葱,抹点大酱往里面一卷,又哏啾又好吃。
关键还方便。
一听这样,其他人就跟着买上了,当然大部分还是拿粮食换,也有家里余粮不多的,就商量说能不能先赊着,等秋后打了粮再还。
都一个囤子住着,这时候家家粮食不多王氏也知道,就说赊着是行,就是到了秋后算帐时,得拿十一斤粮顶现在的十斤,村里人也欣然应允。
小生意这就做起来了,这回老沈家人一个萝卜一个坑,手里都有忙活的,进项还不小。
村里人有眼热的,可自己没本事,也就背后叨叨几句,不照样还得上人家买煎饼去?
珍珠他们家开荒那地下了种后并不太忙,也不用天天在山上看着。
农村人都有自觉性,不管多大仇,不能坏人家秧苗,因此时不时的,珍珠和他爹还上他奶地里帮着忙活忙活。
这天晌午,珍珠在自己屋里炸了薄脆,做了些辣酱,让她老姑摊煎饼时候往里面打了两颗蛋,薄脆和辣酱加进去,洒上葱花,卷好了给她奶送饭去。
水田地里的苗已经长得挺高了,苗长,稗子草也长,现在没农药,全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