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寒门子弟振奋不已,都准备出来参加科举考试。
哪有那么多好事情。
隋国各级官员大部分被世家门阀垄断,在各地的初试,就会偏向于贵族子弟,录取了大量的世家门阀子弟。
当然,百密一疏,肯定有寒门学子也通过了初试,不过最终能前往洛阳的肯定很少。
这种情况,在陈国也是如此,不过有些监察泰,相对还是公平的。
一两个月后,各地初试名单出来后,各地寒门学子纷纷走上了街头,表达自己的不满,被官员按照惯例镇压了。
事情发展到了这里,隋文帝杨坚知道差不多了,于是让晋王杨广亲自出面,担任监察,各地进行第二轮科举考试,第一轮的通过名单保留,可以继续前往洛阳参加科举考试。
很快一次相对公平的地方考试进行了,录取了不少寒门学子。
并且,为了减少各地学子的艰辛,杨广下令对前往洛阳进行科举考试的学子进行一定的补贴,当然不是全部,有着花销的一半吧。
不过,这对于拮据的寒门学子来说,也不少了。
于是,在学子之间,涌现了赞扬晋王杨广的浪潮。
隋文帝就是要这些寒门出身的学子人才对晋王杨广有感恩之情,让这些未来的隋国中上层官员拥护杨广。
在隋文帝杨坚的暗中推动下,杨广逐渐站到了隋国政治舞台的中央。
朝中大臣都知道了杨广要上位,对于晋王杨广主持的科举考试遇到的难题,都表现积极,全力配合。
一句话“干就完了”!
洛阳,太子宫。
原本热闹非凡的太子府,在今年皇帝让杨广主持科举事宜后,就变得人烟稀少了,有,也是那些早早下注的,对太子杨勇忠心耿耿的心腹亲信了。
如今,每次的朝会,太子杨勇就像一个透明人一样,存在感太低了,就算他积极参与议论,杨坚也是轻轻带过去,态度很明显。
府里,杨勇和几个亲信在喝着闷酒。
杨勇的被忽视,让他在朝中的人也被打压了,很多都被调离了原本岗位,现在担任的职务无所事事。
其中,有一个青年狠狠喝了一口酒后,环视一圈,嗯,都是自己人:
“太子殿下,如今局势已经很明显了,皇上是要把晋王当储君来培养!只要时机到了,必然会让他顶替您的位置啊!”
“是啊,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