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义父甄三九交待给我的,先帝崩逝前夜刚刚重写的遗诏。”
冯几已经走不动路,双手颤抖,想往前送,却再也送不出去。
梁擎忙伸手扶了他的手一把,下意识把那匣子接了过来,回头看看微飏。
微飏点点头,示意他把匣子呈给左相,续道:“这里头的旨意,想必是左相亲眼看着先帝写的,还有承旨为证,起居注上也有注明。”
“是。那晚,只有老臣、承旨、起居郎、甄三九公公,我们四个看着陛下写下了这道旨意。”左相打开匣子,取出黄绫,看了一眼,颔首道。
众人忙围上来看,各自惊讶地挑起了眉。尤其是善国公,满意地捋着胡子微笑起来。
微飏等他们回过神来,伸手要过那卷轴,当庭展开,轻启檀口:“有旨意,桓王跪接。”
桓王一愣,忙撩袍跪倒。
众人对视一眼,也都跟着跪了下去。
“朕创业不易,虽皇子尚存,却不愿江山托付非人。乃有长孙桓王衍,方正宽宏、果敢坚毅,可以为继。着镇国长安公主,代朕宣旨,传位郁衍。
“朕大行后,诸事必乱。桓王登基前,众臣一切听长安公主凤旨。钦此。”
桓王愣住了。根本就想不起来说一句“领旨谢恩”。
微飏也不管他,平平静静读完,卷好旨意,再度放回那个匣子,双手递还给左相:“照规矩,这个该放哪就放哪去。”
左相不肯就接,叉手问道:“乱局须贵人坐镇。桓王殿下如今入宫不便,还请镇国公主示下,能不能暂居千秋殿,主持朝政。”
微飏叹了口气,看向谈乾。
谈乾摸了摸鼻子,别开脸。
微飏又看向善国公。
善国公含笑拱手躬身,深深施礼下去,却不肯说话。
旁边崔集恭敬欠身道:“大礼不辞小让。还请公主勉为其难,不要再辛苦左相宫城、公主府来回跑了。”
最先反应过来、却是最后说话的班信见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呵呵笑了起来,推上最后一把:“长安还是住进去罢。宫卫仍旧交给我,一应事情你都放心就好。宫里许多人事,你料理起来比旁人更容易些,就别虚客气了。”
微飏看一眼犹自梦游一般的桓王和始终不肯出声的谈乾,不再等下去,径自点了头:“好。十月十二上上大吉。登基大典就定在那天。”
顿一顿,指着地上的尸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