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见了。
“对了,陛下,王老将军年纪大了,小侄建议,等吐鲁番速檀马哈木将会因王老将军打的这一场胜仗感到害怕,从而上书谢罪,并归还先前被其弟弟速檀阿黑麻汗掳走的哈密忠顺王陕巴后,就让王老将军回来吧!
王老将军的年纪,实在不适合在边疆操劳,那样显得我大明无人,王老将军,应当回到京城来发光发热,为我大明培养更多的良将帅才!”
“培养良将帅才?”
弘治皇帝愣住了,这个想法,他是真的不曾有过。
他知道大明缺少将帅之才,所以在弘治六年的时候,他开了武举,想要以此选拔将帅之才,但是,培养将帅之才这个想法,他却是不曾有过。
“陛下,弘治六年的时候,朝廷开了武举,明年又是科考之年,何不再开武举呢?”
“朕倒是想开,可是,参加武举的生员素质,实在是堪忧啊!能写出一篇完整文章的,都是凤毛麟角之辈!
因为有才华的,都去参加科举了!剩下一下歪瓜裂枣,才会参加武举。”
实际上,如果没有李兆同这个变数,明年弘治皇帝,依然会选择开武举的,毕竟在弘治六年的时候,就定下了六年开一次武举的规矩,明年正是第六年。
但是,尽管规矩如此,但是,弘治皇帝心中还没有下定主意。
因为弘治六年开的那一次武举,实在是令他大失所望,根本就没有选拔出一个人才来,全是些歪瓜裂枣。
因而,弘治皇帝心中甚至在盘算着要不要废除。
哪怕,此前李兆同在他面前已经提到过一次武举。
因为弘治皇帝不想丢那个人。
“陛下,不需要他们有多高的文化素质啊!您只需开了武举,选拔出一批身体素质好的人来,然后成立一个军校,把这些人全部丢到军校里去进修,让王老将军这样的沙场老将教他们几年军法谋略,这些人,自然而然地,不就能出现将帅之才了吗?”
“这不跟翰林院类似吗?”
英国公张懋,作为武官勋贵之首,他自然是非常关心此事的,所以,他认真地听完了李兆同的陈述,听完之后,他就脱口而出了这句话。
“没错,就是跟翰林院类似!”
李兆同点了点头,这一点,他还真参照了翰林院的情况。
在武举一事上,尽管李兆同融合了来自未来的“记忆”,深知飞机大炮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