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瞄着罗西,长得属实是好看,年轻的脸庞而成孰的打扮,浑身散发着高贵的魅力,连香水也那么清新好闻。
貌似罗西这么年轻的姑娘,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和关系,否则很难能进入牛津任教。
周启仁笑了笑,又问起旁边的伯林教授:“伯林教授,请问换专业需要什么特长和专利才算重大?”
还未等伯林教授反应过来,罗西冷眼看了一眼周启仁,指着壁炉上那个三角形,突然抢答道:“这个勾三股四玄五对于你这么优秀的优等生来说,应该听说过吧?大黑袍,你今天能证明这三条边的整数三次幂以上这个等式不成立吗?”
顺着她的手指看去,周启仁寻思了一下,终于知道这个罗西要表达的意思。
就像小学生都知道勾股定理一样,费马猜想描述起来也非常简单:当整数n;2时,关于x、y、z的方程x^n+y^n=z^n没有正整数解。
费马大定理吸引了无数数学爱好者。
然而,自1667年算起到现在快三百年了,没有数学家成功证明过这个猜想,以至于这个猜想被评为最困难的数学问题,当然是指人人能看得懂的那类问题。
出生于1601年的费马一生从未受过专门的数学教育,数学研究也不过是业余之爱好。然而,在17世纪的法国还找不到哪位数学家可以与之匹敌。
他是解析几何的发明者之一;对于微积分诞生的贡献仅次于牛顿和莱布尼茨,他还是概率论的主要创始人,以及独撑17世纪数论天地的人。一代数学天才费马堪称是17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数学家。
1637年费马阅读丢番图《算术》提出“费马猜想”后,他只在旁边留下了:“我已经找到一个精妙的证明,但这里空白太小了,我写不下。”
这是业余之王费马流传最广的名言,他是否在开玩笑不得而知,但后世的数学家们都当真了。
在长达358年的时间里,一批又一批数学家围绕这个谜团做了无数努力,冒险、痴迷、献身、竞争、拯救、遗憾、悲剧层出不穷......
在这场征途中,有一位“独眼巨人”欧拉。1735年28岁的欧拉,在一个问题上连续工作了3天后一只眼失明,60多岁时,另一只眼得了白内障。生命最后17年,欧拉全瞎了,但他继续进行着计算。通过引入虚数的概念,欧拉只证明了费马大定理适用于n=3的情况。
另一位是20世纪初的德国年轻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