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国大胜。回到石昌,李秀娥犒赏三军,为那降卒重新编队,更换军服,伤者治伤。
到目前为止,滕国的军队将近19万人了。军队人多了,之前紧急召集来的那些老兵,可以再次回家了,毕竟那些工矿企业需要劳动力。
回家的军卒拿到一笔赏钱之后,高高兴兴又重新走上了另一个工作岗位。
经过几次战役,滕军伤亡的军卒没有多少,但是物资耗费是相当巨大的。比如,为了制作军服,库存的棉花已经告罄。李秀娥让肖德哙从大成国进口一批,以满足织布的需要。
还有就是粮食,增加了十几万军卒,粮食出现了缺口。倒不是说滕国的粮食不够吃的,因为还有台酒厂,粮食当作了口粮,酒厂便断了原料。牧场也需要饲料,商部要设法采购粮食,大成国自然是首选。
刚好这段时间由于战争而积压了大量产品,可以运到成国去与他们进行交换。
现在宁国的南部已经属于滕国了,商人去那里经商不用再担心有军队抢劫。肖德哙抓紧备货,想必那里很多东西都需要供给了。
新增加的这些军人,李秀娥命董振义将它们分别部署在石昌城、沙水镇,还有工业城。也幸亏增建了两座城池,这些军卒的住宿都有了着落,只需让木器厂多造些床榻,当然这需要些时间,在这期间让他们铺木板或是草席等物,先凑合着。
被褥尚有很大不足,令李秀娥感动的是,民间已有人自发进行了捐献,妇女协会起了很大作用,为那些从宁国来的降卒解决了铺盖问题。
滕国百姓的拥军行为,让那降卒感慨万千。滕国的军民关系如此紧密,如此和谐,如鱼与水,滕军不强大都难。
想到他们在宁国的时候,军饷克扣,物资供给不到位,相比之下,简直就是天差地别。那宁国兵败是早晚的事,他们倒觉得自己有幸成为了滕军。
最为紧要的也是李秀娥最关心的还是弹药问题,为此她亲自去了一趟小白山。
让郭振山调配好,多生产火器弹药,说不定哪天又要开战了,什么可以缺,弹药绝不能少。
郭振山自然懂得王后的心情,大滕国之所以战无不胜,全仰仗着这上百门大炮。小火炮也要抓紧时间生产,文昌水昌东隅各个县城都留下了数量不等的火炮,若是将来再开战的话,现有的火炮已经不够用了。
郭振山不敢怠慢,赶紧下去安排,其他非军铁器暂停生产,集中技术力量生产火炮和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