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取功名的人到县衙里面帮着点齐秀才。这次李化的决定齐秀才是相当认同,县衙太需要人了,而且书院是他自认为的“命根子”,能从书院选人那自然最好,而且还是李化说的,这是建立个选人的机制,以后都可以参照。
周德老先生自然是愿意的,书院里面的读书人不少,不是个个都能考功名的,而且由于书院里面开设了算学班算学班的人看起来地位不高,但县里给安排事啊,而且安排的事不只是去制作坊当匠人,还有的可以到县衙管什么盖房子或者到交易站的商会管文书等,这就让有些原本读经书的读书人的心思开始动了,他们读书不就是为了有个前途啊,现在的山南县就可以提供,虽然不是什么官职,但对于一般的读书人还是有吸引力的,就拿制作坊来说,一个原本只是个匠人的魏亮现在做了制作坊的管事,下面管着那么些产业,不到一年的光景就能在县城买院子了,而在大秦帝国你一个秀才如果考不上举人,那怕是都要穷一辈子的,更何况书院里面有些读书人现在还不是童生,标杆的作用是明显的。
齐秀才也对李化这个想法很认同,他管理的事太多了,而且越来越多,只靠任鹏那些人肯定不行,现在县下的几个镇子都缺少管事的人。
这三个人商议一整,决定先选出几个能在城外的乡镇做镇长的,把几个镇子给管好,镇长这个名词是李化提出来的。齐秀才的意思是选拔人才就用经书文章作为考核的前提,李化的意思是经书文章只作为考核的一个依据,更多的要考核务实的本事,而且他还有个方案,那就是面试加笔试,嗯,就是这个他穿越大秦以前很熟悉的考核方式。至于岗位嘛,可以设置镇长职位这样管理地方的,还可以设置交易站的书办等这样管理来往商户的,还有制作坊的岗位,但制作坊的岗位受邀是要懂得算学,能制图,到不一定读过经书。
三个人完全商议好后,就让孙秀才去出个考核的方案,另外还让任鹏和赵不凡过来一起参与。
任鹏和赵不凡都对这个决定是一百个愿意,现在求他们到县衙或者制作坊去的人太多了,这下他们可是有了一定的权利,那要是不参与进来的话,才会被各自的婆娘给罚去跪搓板。
孙秀才不管任鹏和赵不凡去想什么,他只按照李化合齐秀才的吩咐做出了选拔的方案。李化看了方案后就直接让差役在县衙外张榜公布了出去。
现在的山南县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县衙张榜公布发出就会围着不少人看,不管认字或者不认字,大家都知道这公布的告示一定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