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是如此,自从上次学生惹的父皇生气,他可好久没有单独召见。学生应该怎么做才能挽回在父皇那的印象呢,要知道李泰最近可活动频繁啊。”
李恪的话让岑文本笑了,“殿下可是不服气”。岑文本是看透了自己这个学生,李恪心高气傲,处处与人争锋,眼看李承乾成了气候,又怎么能他静的下来呢。
“臣是没想到这位太子有这么大的胆子,事到如今,要是咱们不做点什么确实也说不过去,殿下又急需再陛下那立下新功”。
“请老师教我”,反正李恪是想不明白了,一切都看自己这个老师怎么说吧。
岑文本坐在李恪面前,给两人都倒了一杯茶,递给李恪一杯,“前些日子马邑失守,独孤彦云将军阵亡,被胡人掳去了三万人口,前日臣在弘文殿当值,李绩的军情塘报中说,颉利有意和我朝以钱粮来交换这些人口。
要是殿下给陛下上书请求赎回这些人口,那殿下才是真正的爱民日子,在陛下那的印象也会大大改观。”
岑文本到底还是皇帝的近臣,什么样的事能讨皇帝欢喜,相信在这天下间没有几个人能比他更强了。李恪脑子也不笨,他当然知道如果按岑文本的话去做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
“老师,计策好是好,可朝廷能拿出多少钱粮呢,学生可是听说,父皇连破旧的宫殿都因为没钱而没修。”
“殿下,你可真是实诚人啊。最近东宫进项如此之多,内库肯定会有一分收入,这点钱还是能拿出来的,就是拿不出来,也会有人让他给出这笔钱。”,岑文本向东边指了指。
“殿下只要推荐一个这件事办成了,那着识人之能,爱民之功,自然也就是殿下的。”
“老师认为由谁去呢,这可不是份小功”,“唐俭可谓当世纵横之才,有他去必可事半功倍”。
李恪陷入了沉思中,饮了手中的茶,对岑文本说:“如果学生自荐去突厥办成此事,岂不美哉”。
“殿下,万万不可,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更何况殿下身具两朝血脉,身份何等的尊贵啊。这种事派遣一舌辩之士即可,不能让殿下犯险”,“再说胡人向来无信,殿下若被颉利扣在军中,有个三长两短,让臣如何去面对娘娘啊。”
李恪面色肃穆,他当然知道失败的后果,但不搏一下,只会被李承乾压一辈子。他不怕死,就怕做个陪衬,自打记事以来,李恪就没看到过母亲的眉头舒展,他知道母亲是担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