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上,动力外骨骼就可以自动合拢完成固定。
当然,还没有达到钢铁战衣那种包裹级别,依旧是“骨骼”样式的,但繁琐的固定过程确实边简单了。
甚至这都是给正常人使用的标准模式,还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专属设定,让动力外骨骼主动往使用者身上覆盖。
就像马德老妈的情况,李未来经常和马德联系,对阿姨的病情了如指掌,现在阿姨可以可以下床走动了,但是后遗症也完全展现了出来。
虽然可以活动,但左半边身子已经完全跟不上了。
尤其是左臂蜷缩严重,没有外力帮助的话一直蜷缩在胸口。
并且完全无法控制手掌,五根手指完全攥成了拳头,没有办法张开。
这种情况就可以把用坐着的方式进行着装。
动力外骨骼加上了智能控制系统,那它就完全对得起“智能动力外骨骼机器人”的名号,可以先让它自己“坐在”椅子上,张开所有固定装置,等待使用者坐到它上边。
它会主动探测使用者的状态和姿势,当实用科技控制完好的脚踩到机械足上完成锁定之后,只要稍微抬一抬另一条腿,相匹配的外骨骼机械腿就会主动寻找弯曲的脚,然后主动覆盖上去完成固定。
完好的胳膊和蜷缩的胳膊也是相应的流程,不用患者自己多费心费力。
不过更细微的手掌绑定就需要患者自己来一下,或者情人帮忙了。
完好的手掌可以选择不要外骨骼,也可以要,它可以辅助无意识攥紧的后遗症手张开一根根手指,让机械指套固定住蜷缩的手指,把控制权交给智能系统。
它可以让不可控的手变得可控,完成常规的抓握等动作。
康复型的智能动力外骨骼机器人没有追求正常人使用的“小巧”属性,而是看起来有些笨重,但它却可以主动带着活动不便的病患进行活动。
像马德老妈这种情况刚开始肯定无法独自行走,但智能动力机械外骨骼机器人完全可以自主的支撑着她站起来。
前30分钟扶着辅助轮框架可以行踪,等熟悉之后就可以拄着拐棍行动了。
等时间长了,配合外骨骼和医院的康复训练,一些症状轻的完全可以恢复完好,摆脱外骨骼。
甚至是更严重的完全瘫痪也不是问题,照样可以生活自理。
“笨重”的智能动力外骨骼机器人重量十足,完全可以支撑“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