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学生作者也是作者,文人间的聚会,他们这些教书匠就不进去掺和了。
以后这样的事情还多着呢,这次培训,培养学生们的“独立”也是其中一项内容,甚至比课程内容的重要性也不差什么了。
学生作者年轻、脑子活、文笔犀利,这是他们的优点,但是相应的,他们也缺乏了成年人的阅历。
终究只是在父母老师呵护下成长的半大孩子,经历过的最大的事儿大多也都是考差了被家长狠揍一顿。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文怎么能言之有物?
写出生活感也是小说创作里很重要的一项。
连陈淼都能看出张文远的文里缺乏阅历,学校焉能不知?
所以这种名为“培训”,实则也可以看做是“文会”的教导模式,也是学校在可行的范围内,稍微给他们拔拔苗、助助长。
甚至在以后的计划里,学校和学校之间也会有来访交流,这些东西老师们开始会掺和一下,带领他们入个门,后面应该就尽量交给他们自己来办了。
虽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谁都明白,在创作的领域引导即可,过多的限制反而不利于成长。
学校给他们一片成长的土壤,之后就看他们如何自由生长了。
学校的良苦用心老师们知道,但是学生们却一点儿也没体会到。
在踏进这个门时,包括陈淼自己,在场的所有学生也都还不明白学校的这番心意。
他们只是有些兴奋,在场的多数人是从没经历过这么郑重的场合的。
循着桌子上布好的牌子,陈淼找到了标注了“临海学会”的位置所在。
第三排,还挺靠前的,确实是好位置。
虽然现在的临海文坛里,普通高中比重点高中的整体成绩要好上一些,可是论在教育局的影响力和关系而言,还是重点高中远胜普通高中。
比如临海一中的学会名字——临海学会,别的学校去教育局备案都是不会通过的。
临海二中的就只能叫做临海二中学会,三中、四中、五中……也都是如此,唯有临海一中的名字毫无争议的通过了,这就是临海第一中学的底气所在。
当然了,他们要是想叫“临海文会”,或者“临海作会”那也是不可能通过。
全临海的中小学统一称“学会”,大学的都称“文盟”,至于社会上的各种作家组织,那叫法就五花八门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