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记着那几块钱,记着姨妈家里的安静与冰冷。如果孩子不在家,他们夫妻俩大概是无话可说的,他们的话题只剩下了孩子。再然后,苏子龙乖张叛逆,小姨独自一人难以教育。但小姨夫并不关心,他说男孩子性子野一点也好。苏子龙闯了祸,小姨夫又责怪小姨管教不力,久而久之,他们连孩子都不谈了,变成了住在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
这些都是苏子珊告诉她的。年少时,吴海兰看不懂这些家庭关系,只是觉得小姨家安静得不正常,她的表妹苏子珊过得很不快乐。
尽管小姨夫出手阔绰,小姨的生活条件也非常好,但年岁越长,她越不愿意去姨妈家。相反,每年假期,她都邀请苏子珊去她家里玩几天,而苏子珊总是欣然应允,在吴家过得很开心。
吴海兰进省队以后,每天不是训练就是打比赛,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经常跟苏子珊见面了。苏子珊知道她生活清苦,还要接济家人,除了能吃饱肚子,恐怕手头也没什么零花钱。于是,苏子珊经常给她写信,随信寄过去的,还有她舍不得花的零用钱。
吴海兰常常感慨,在那样令人窒息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苏子珊,怎么会那么细心、温柔,无微不至地照顾她这个做姐姐的?仔细想来,小姨曾是家族中公认的最温柔的人,可是在姨夫常年的冷暴力中,她变成了一个没有喜怒哀乐的木头人。
少女时期,吴海兰训练很苦,又饱受伤痛的折磨,她最期待的就是苏子珊的来信了。苏子珊幼年早慧,虽然一直是班上最小的学生,但成绩优异,自幼接受名师指导,弹得一手好钢琴。在信中,她经常说自己又学会什么曲子了,又去哪里演出了,又给哪位名人伴奏了……她早早就确定了目标,要考到北京的大学,她想当一名演奏家,也想当一名钢琴老师。
她小小年纪,已经十分有主见。吴海兰跟她不一样,她手长脚长,在小学时,懵懂地被教练挑去练田径,后来又发现有打羽毛球的天赋,她便改打羽毛球。她一直都是稀里糊涂,随波逐流。进了省队之后,几乎就从来都没有为自己做过决定。因此,她羡慕苏子珊,也默默为她加油。
在苏子珊十六岁那年,她的妈妈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在写给表姐的信中,也充满了忧郁。“姐,我妈妈恐怕时日不多了,妈妈是我在这个家唯一的依靠,她不仅是我的妈妈,还是我的钢琴启蒙老师,她教我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大人……如果她走了,我该是多么地孤单、无助!姐,我希望妈妈健康平安,希望你在我身边,更希望我能早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