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那棵红松木,上了一道山岗,就能看见山岗的缓坡下,正升起袅袅炊烟的树皮房子——撮罗子。
撮罗子是东北山区林海雪原中鄂温克族喜欢搭建的建筑样式,一般就地取材,用剥下来的整张桦树皮经过特殊处理柔化之后,再一层一层搭在事先做好的房屋框架上,通常外形如同一个巨大的帐篷,帐篷里头用和好的软泥一层层涂抹,防风保暖,能抵挡住冬季茫茫林海中的凛冽风雪。
熊姥姥的撮罗子一看就有些年头了,层层叠叠的桦树皮能看得出新旧变化的痕迹,可见是长年累月的以新压旧,才能呈现出这样斑驳的岁月痕迹。
“熊姥姥,您这撮罗子盖得好啊,怕是能扛得住七八级的风雪。”刘晓兵打量一番,忍不住啧啧称赞。
熊姥姥走在最前头,闻言回头看了他一眼,“你这娃子小小年纪,这一双眼睛倒是毒得很,我这宝贝屋子,也就你识货,旁人来看我,还全都劝着我搬走呢。”
“那确实不能搬走,这撮罗子在林子里可比土坯房啥的都得劲儿,冬暖夏凉,关键还不气闷,我听我家里长辈说起过这东西,冬天在里头点上炉子,那别提多舒服了。”刘晓兵说得兴起,一副欣欣向往的架势。
这话题成功打开了熊姥姥的话匣子,从山岗子上到撮罗子里的这段不足五百米的路程,俩人聊得眉开眼笑,直把陈四平和胡大哥当成了空气。
他俩本来还想说两句的,可惜完全没插上话,连胡大哥想递瓶水的举动都被熊姥姥瞪了回去,只能认命地跟在后头,一路进了撮罗子里。
刘晓兵和熊姥姥这才住了话头。
这撮罗子从外头看,几乎和整个林子融为一体,可是一走进门,就发现里头的妙处,一切日常用品一应俱全,要不是仰面能从撮罗子顶上铺的桦树皮缝隙里看见喷薄进来的光线,真要以为是在哪个农村的小砖房里了。
陈四平这功夫才终于开口说上一句:“嚯,晓兵,你还真别说嘿,这什么撮罗还真有点意思。”
“是撮罗子。”刘晓兵纠正道;“这也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了,据说当初打仗时候,咱们这边的民兵没少借助山林子里的撮罗子做掩体反击敌人,这玩意儿纯天然树皮做成,往林子里一戳,日本兵的飞机啥的根本发现不了,有的时候离得远了,连步兵都能糊弄过去,掩护了咱们不少同志呢。”
“这你都知道?”胡大哥放下背包,惊叹不已。
“我从小就爱听这些,我家那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