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须创造的是他自己的历史,而另一个人却创造的是整个中华文化的历史,他便是介子推。
介子推在追随重耳流亡至卫国的五鹿时,为救重耳于濒临饿死之际,居然割下自己的腿肉给重耳吃。对晋文公来讲,这样的功劳是很大的。但晋文公实在太忙了,他知道要厚报有功之人,晋文公关于赏赐是有自己的规则的,最高奖赏为教导晋文公仁义之礼者,其次是为晋文公出谋划策有功者,再次是以身犯险保护自己者。此三等赏过后,再赏赐那些有过其他功劳的。
史料记载晋文公的赏赐令颁后,他的近臣壶叔也来求赏,壶叔是谁?就是一直忠心追随晋文公,负责大家伙的衣食出行的。当时晋文公便对他说,他的功劳是三等以后,只值财物赏赐,至于升官加爵、土地赏赐那是不可能的。
那介子推呢?按晋文公的赏赐标准,他应该至少是第三等,如果他也曾经教导过晋文公仁义之礼的话,那至少是一等功。但晋文公却没有赏赐介子推,不是他不赏赐,而是他每天都要研究论功行赏之事,其基本程序是认为自己有功的人自己报功,晋文公审批!但介子推根本没有报功!
介子推为什么不报功?其实,早在晋文公回晋国之时,就在那个黄河岸边,介子推便心生退意了。因为他看不惯狐偃这样的人居然搞假惺惺的告退,最后害得当时还是公子重耳的晋文公对着黄河大神发誓说一定要善待大家。
介子推是一位心气极高的人,他的忠君爱国思想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试想,一个愿意为了自己的主公而割下身上的肉来给他吃的人,当然是大忠臣了。而往往这样的忠臣,最担心的便是在朝中与小人为伍。
在介子推看来,狐偃这样的人,纯粹就是小人,所以他不屑与之为伍。史料记载,介子推故意落在最后,渡过黄河后,他便不辞而别,回到了自己的家,与母亲生活在一起。
晋文公的论功行赏令很快便在整个晋国传开了,但凡是自认为对晋国、对晋文公有过贡献的人,都纷纷去报功,但介子推没有。
介子推的母亲忍不住说道:“儿啊,母亲知道你是一个知书达礼的人,但现在咱家这么贫穷,你跟着国君整整19年,这样的功劳也只有寥寥几人而已。你何不去报个功呢?”
介子推对母亲说:“母亲,儿子不孝,不能让母亲过上安逸生活。但是,您自小便教育儿子,做人首先要讲德行。儿子追随国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按理应该入朝为官,以辜负母亲期望。先君献公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