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于哈佛大学的生物学教授rachellegaudet和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助理教授marcossotomayor在cellstructureandfunction上的论文。)
李万清试图通过这个方向来研究如何实现电信号转化成神经信号失败了。
他寄希望于电信号先转化成机械振动,然后再转化成大脑能够识别的神经信号。
但是他发现这个方向最大的问题在于,机械振动不是声音起不到作用,是声音也起不到作用。
属于是卡在中间,无法前进也无法后退。
要知道大脑是电化学活动的高发地带。
大约有一千亿个神经元以每秒5-50个动作电位的频率在作业。
轻微的低频振动根本无法影响到人的大脑。
如此多的神经信号,之所以能够转化成电信号,也是得益于计算机性能的提升。
计算机能够捕获大脑中的电脉冲,然后进行分析,分析出个体的真实意图。
但是如何把电信号转化成神经信号,同时还能影响到人的感官,目前来说对人类来说几乎是一个无解难题。
这个问题对郑理来说同样困难。
因为他所知道的是生物技术层面的解决方法。
在蓝星他不太可能掏出生物计算机相关技术。
只要他掏出了基于生物计算机的脑机连接技术,各国都会知道他是梅林的。
目前他还没做好准备。
科创生物发布虚拟现实产品,成为更加庞大的垄断型企业,对他来说其实意义并不是很大。
郑理已经借助科创生物的资源,搭建了很多研究设施为他一个人服务。
更多的钱,并不能做到更好。
而且现在他已经是cern的主任,科创生物能够给他带来的帮助更加小了。
不过在蓝星这么久,郑理早就成为了计算机领域大师级的人物。
他听完李万清的阐述后,说道:
“其实我们是能够做到通过电刺激的方式来刺激神经元。
目前的问题是生物神经元不是以二进制的方式进行工作。
信息在放电过程中编码。
每次脉冲的数量、脉冲的频率、脉冲到达目的地的时间。
这里不是指持续时间,是到达的瞬时时间。
以及突发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乌鸦一号 作品《身为法师的我只想追求真理》第三百一十二章 万事开头难(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