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争论,因为这些御史都是能言善辩之人,且饱读律法,总能说出让你哑口无言的道理。
“请皇上传旨招这位考生上殿,让他当着百官的面,亲口说说为何不可联金伐辽。”蔡京道。
赵佶心里不愿意,但又不能轻易违背蔡京,敷衍道:“传。”
“传阳谷县考生杨若冰觐见。”梁师成大声道。
不多时,一脸书卷气息的杨若冰战战兢兢的走进大庆殿内,不敢抬头,恭敬的行跪拜大礼,口中三呼万岁:阳谷县举子杨若冰参见吾皇,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赵佶斜眼看着杨若冰。
“谢吾皇。”
蔡京颤颤巍巍的走至近前,道:“抬起头来。”
虽然杨若冰不认识蔡京,但依旧乖乖的照做,因为他知道,只要能出现在皇城里的,一定都是大官,尤其是站在殿内的,那可都是五品以上大员。
“杨若冰。”蔡京抿了抿干瘪的嘴,道:“本官来问你,你为什么反对联金伐辽?又为什么说辽灭宋危,你不要怕,详细的讲述出来。”
杨若冰有种飘忽忽的感觉,十年寒窗,只为今朝,怎能不好好珍惜,沉吟一下,组织好语言,朗声道:
“学生以为,金乃辽之叛军,与吾大宋的方腊反贼无二,吾中原上国,一向以仁治天下,若联手反叛,似乎有悖儒家礼教。”
“金乃不通礼数、不读孔孟的蛮族,若助其增长气焰,发展壮大,必会对中原膏腴之地虎视眈眈。辽国向来尚武,若连辽都败给金,试问,吾宋又如何抵挡?”
“所以,学生愚见,吾宋与辽现下是唇亡齿寒的道理,故学生主张联辽抗金。”
蔡京听完,拍了拍杨若冰的肩头,道:“说得好!”
殿内立即传来多人的附和声,大部分都是蔡党成员,其中有听出道理来的,也有些人完全是为了逢迎蔡京而说。
这让赵佶更加不悦,冷冷的瞪了眼王辅。
“皇上!”王辅接受到“信号”,走至殿中大声喊道。
声音之大,盖过所有蔡党,大殿内顿时安静下来,王辅继续道:
“臣以为应听取多方意见,何不把同为阳谷县的李彦传上殿来,听听他的想法,若持有不同观点,也好让这二人当面辩论一番。”
赵佶暗暗叫苦,心道:还叫李彦?你是不知道他写了什么……
“嗯……爱卿啊,要不换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