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箐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事已至此,除了拍好电影,她也无能为力。
有些忐忑,也有些不安,《海边的琴岛》就在这样的气氛中开机。
然而这一上手,却是让不少人有了些信心,林荀证明了自己的本事。
无论是剧组的把握,还是专业技术方面的眼光,他表现的都很不错。
无论是摄影镜头,还是打光,甚至是表演方面,他都能和大家一起讨论。
无论是摄影镜头的选择,还是灯光师的打光这类很专业的东西,林荀表现的也很专业。
甚至,有些时候,他还能从不同寻常的角度,提供非常惊艳的观点。
穆德远虽然是《海边的琴岛》的摄影师,事实上,他干的是摄影指导的事。
大多数简单的镜头,穆德远都会交给手底下的摄影师拍摄。
这才第一天,他就对手底下的摄影师说:“林荀这小子,摄影方面还真专业!”
短短半天时间,林荀已经摆脱了菜鸟经验不足的特点,得到了剧组初步的认可。
果不其然,第二天的时候,有关林荀,有关《海边的琴岛》的消息大规模出现。
“林明宇大导演之子林荀指导的《海边的青岛》于昨日正式开机!”
“导演之子也成为导演,林荀可谓是子承父业!”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否掌控投资数百万的剧组?投资人就这么放心?”
……
这些还是比较正统的媒体,说话的时候没有主观臆测,只是实事求是的报道。
又或者,看在林明宇的关系上,他们在用词用句上,没有特别的过分。
至于那些说话难听的。
“什么时候拼爹拼妈走后门也能说的这么光明正大?”
“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凭什么指导一部电影?就因为他爹叫林明宇?”
“华影投资究竟看中什么?才华,还是背景?”
……
不得不说,这些报道也真够狠的,恨不得把林荀的所有背景挖出来。
然后随便一渲染,一个凭着父母得到投资,还成为导演的形象跃然纸上。
在最后,这些媒体又在为另外一些导演鸣不平,似乎他们得不到投资就是因为林荀这样的人存在。
不得不说,媒体越是这样报道,越发能够引起共鸣,得到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