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思索片刻,道:“陛下,嘉定伯在选择粮库,选来选去,说是香县最好,准备亲自去查看。”
崇祯哦了一声。
这样的鬼话,崇祯哪里会信。已经享受惯了富贵的人,怎么可能辛辛苦苦跑那么远,亲力亲为。
周奎平复着心情,观察着崇祯的表情,又瞥了眼他女儿,道:“陛下,除了粮食,甲胄,布匹之外,是否还需要其他东西?”
崇祯正拿起酒杯,闻言看向他道:“国丈指的是?”
周奎有些谨慎,道:“臣说的酱醋油盐茶之类。”
崇祯收回目光,慢慢喝酒,心里已经了然:还真是人心不足啊……
酱醋油这些,自然没有什么利润,真正暴利的,是盐与茶。
茶与盐在大明都是必需品,消耗量巨大,薄利多销之下,利润大的惊人!更何况,很多时候,利润并不薄!
崇祯放下酒杯,就笑眯眯的看着周奎,道:“这些朝廷自然也需要采买,如果国丈能够帮朕的忙,自然再好不过。”
他话音一落,就抬头看向曹化淳,道:“曹化淳,大内还有多少银子?”
曹化淳刚要张口,周奎忽然懂事的抢话道:“陛下,已经有二十万两了,臣就从这二十万两来运作,若是不够,臣再找……不,臣就先行垫付。”
崇祯眉头一挑,他的笑容也快抑制不住了。
“曹化淳,”
崇祯板正脸色,道:“今后国丈可随时入宫,朕就是再忙,也领去见朕。”
“是。”曹化淳看了眼周奎,恭敬的应着道。
周夫人与周皇后母女对视一眼,两人笑容更多。
崇祯见周奎入彀,不动声色的撇开话题,谈及了他近来看的徐光启的书,道:“国丈,你可知道《甘薯疏》?”
周奎也读过书,但对于‘甘薯疏’三个字明显陌生,思考了一阵,道:“陛下,臣惭愧,并未听闻此书。”
崇祯笑了笑,道:“这不怪国丈,是朕闲来无事,让曹化淳找来消遣的,是杂书。”
周奎可不信崇祯有心思看杂书,陪着笑称是。
崇祯拿起酒杯,心里已经在想着徐光启了。
《甘薯疏》,是一本书,徐光启编写的,讲述的是甘薯,也就是番薯的来历,种植,培育,食用方法等等,十分的全面。
崇祯与周奎其实没有什么话可聊,说完正事,就是有一搭没一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