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一定是檀香大学的吴千山他们,学术圈突然冒头个名不见经传的三流学者,频频拿出一流研究穿过,总得遭到非议。
一方面是出于严谨性考虑;
另一方面是对比于闲,没有贡献的学者不希望自己显得太咸鱼,总得眼红出来说两句。
于闲的回应也很直接,把化石翼龙、大水沟龙借给北府研究所,相当于和他们合著一部分后续的论文,以相同的数据回击质疑。
铃铃铃...
手机响起铃音,乾元大学的涂松鹤教授电话祝贺,大水沟龙的论文通过稿件审核,将在两个月后发表。
“于闲同学,你比我料想中厉害多了。”
“运气好罢了,我还没资格成立研究所呢。”
随着论文发表,于闲不断计算着自己的学术因子。
等大水沟龙发出去,学术因子顶多40出头,距离200分的要求差得远。
“你也太狂了吧。”涂松鹤听着哈哈大笑,“多少学者研究十余年,学术因子都难上100,所以才合作开办研究所。”
拿曾经刁难过于闲的吴千山举例子,年近六十,学术因子140+,同样没上200。
科研的路子确实不好走,玩具翼龙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增加的学术因子不过4点,和长臂浑元龙两位数的得分没法比。
但研究人员一辈子能有几次这种级别的发现,吴千山已经称得上其中佼佼者了。
再看于闲,从7月份第一篇像样的论文公布,到现在9月底,学术因子已经累加到30以上,速度快得吓人。
这还没算未出刊的大水沟龙。
涂松鹤此方打电话来,不仅意在祝贺,也提醒于闲注意学术圈水深的很。
“各个区域、各种学术流派之争相当激烈,而且许多研究所背后是巨大的利益集团,你单枪匹马想走这条路可不容易。”
“我心理有分寸,涂教授放心。”
近些日子只是发布论文而已,于闲已经感受到学术圈的绵里藏针,可想而知后续组建研究所会有多大的阻力。
可这条路必须走,于闲相信自己的能力,也相信六绝户的强大。
结束通话,接着得去赴白关山的约。
前些日子白墨联系后,白关山亲自打了个电话约好,这次没得再耽搁。
从毕业成果考核后,于闲再未见过白关山,间隔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