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平时分占了40%。
扣光了,这门课要想及格,只有理论上的可能。
但这种可能其实是完全不存在的。
他才不信这长得如同仙女一般的学姐,会好心的给自己期末考试100分。
长得越漂亮,就越不是好人!
就自己这表现,如果后期不缓和关系,铁定上黑名单的。
他换过书本,老老实实的站在讲台的窗边。
看着规规矩矩站好的吴楚之,叶小米嘴角悄然翘了翘,而后恢复了冷色,讲了起来,“那老师重新讲一次,希望极个别同学好好听讲。”
说罢,眼角斜拉,瞟了吴楚之一眼。
吴楚之见状肺都气炸了,他深吸了一口气,决定不和这装模作样的学姐计较。
她一定认识我!
她就是故意的!
“经济学上的破窗理论源于一个叫黑兹利特的学者在一本小册子中的一个譬喻。
假设在市场完全饱和的情况下,一个人砸碎了理发店的玻璃窗,这一行为虽然对社会造成了破坏。
但是理发师的不幸却是社会的福音,它将为玻璃生产商制造商机,生产商拿到钱后又去购买其他生产商的产品。
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他给社会造成的损害只是一次性的,可是给社会带来的机会却是连锁性的,于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打碎一块玻璃,提供了无数金钱和就业机会,得大于失。
这个理论后续衍生为凯恩斯的‘挖坑理论’。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写道,如果‘户部’把用过的瓶子塞满钞票,并把这些塞满钞票的瓶子放在已开采过的矿井中,然后,用城市垃圾把矿井填平,并且听任私人企业根据自由放任的原则把钞票挖出来,那么,失业问题就不会存在。
而且,在此推动下,社会的实际收入和资本财富很可能要比现在多出很多。
即,在宏观经济学上,凯恩斯学派认为,在市场处于饱和的状态下,供需大体一致,不存在新的需求,也不存在新的供给。若生产能力增加,那就意味着生产过剩,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就无法达到帕雷托最优状态。
而此时只要让物品的占有者遭受一次损失,为了弥补这个损失,就会产生对商品新的需求,这个需求缺口就能带来供给的增加,重新使得供需达到平衡。”
叶小米滔滔不绝的讲着,时不时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