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泰的脚步声重重远去,身后昭狱里的惨叫声已经停了,想来这使者也和前几个一样没能撑下去,就是不知道锦衣卫刑讯司那几个上了年纪的老谍子是不是又在对着剥下来的人皮兴奋不已...
裴昔看向北方,满眼都是那个极像自己当年的年轻人。
顾怀...可不要让本官失望。
……
当齐泰赶到御书房的时候,方孝孺和黄子澄的争论已经进入白热化的阶段。
虽然同为辅政大臣,但两人的政见有所不同,有争论倒也正常,看见齐泰到来,黄子澄脸上隐现喜色,只是一个眼神,就懂了彼此的意思。
削藩一事,方孝孺的一贯主张都是润物无声,陛下年轻,花个几年的时间裁撤诸王护卫,再借些事情削爵妥善安置,这事儿不就成了?到时候周礼推行天下,内忧也解,可谓天下大同,何必如此心急,闹得这般难看?
反之黄子澄和齐泰的手笔就要激烈得多了,陛下确实年轻,但难道真要等上几年,坐看诸王做大?皇位隔代相传,本就容易横生枝节,再说他两上位靠的是什么?就是削藩的东风!真要慢慢做稳稳做花上几年,他两在朝廷的名声得成啥样?
截然不同的做事风格,完全相反的政治理念,让方孝孺和黄子澄彼此看不顺眼,但论起和陛下的关系,就算同为帝师,方孝孺也是要比黄子澄亲近得多的,所幸两人现在都是清贵官职,三人中唯一身居高位的兵部尚书齐泰是坚定的黄子澄党,这才让御书房里的争论没一边倒。
坐在龙椅上的朱允炆眉头紧皱,看着自己的两个亲信吵得不可开交,也觉得两人都有各自的道理,一时难以做出决断该支持谁,考虑到削藩不当可能会带来的后果,心里也是成了一团乱麻。
平日里御书房里还算和气...年轻天子和三位亲信大臣其乐融融,研习周礼批改奏章,举手投足之间畅谈未来的美好光景,畅想着削藩成功后天下大同的局面,但随着北平那个燕王的抗争,这种和谐渐渐地被烦躁所打破。
眼见齐泰加入了黄子澄阵营,道尽了朱棣的异心,诉说着削藩拖延的后果,朱允炆心里的天平也终究朝着在今年内了结燕王倾斜...齐泰是兵部尚书,动兵强行镇压削藩一事,还是得考虑他的意见,他既然说不出三月朝廷就可以实现对北平的彻底镇压,将燕王朱棣绳之以法,这样的结果,朱允炆还是可以欣然接受的。
至于削藩最坏的后果...御书房里的几人不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