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坐在首位,身边站着个青衫书生,所有人的目光,都宛若实质的刀剑般落在使臣身上,让他的呼吸都粗重了几分:“殿下,陛下已下旨,免去黄子澄齐泰的一切官职,贬为民籍,驱逐出境,殿下当初不是说...”
朱棣厉声喝道:“自起兵之日起,俺就已经诏告天下,所谓靖难,非是反陛下,而是清君侧!如今靖难已快三年,百姓流离,地方糜烂,将士伤亡,国家衰弱,是谁之过?就此息兵罢战,保了俺一家富贵平安,俺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使臣闻言顿时变色:“殿下...”
朱棣猛然站起身子,大怒拂袖:“不用再说了!陛下要臣收兵罢战,可以!只有一个条件!”
“只要陛下将蛊惑君心,离间皇亲,以削藩之名,逼死藩王,囚禁宗室,挑起这场靖难的罪魁祸首一十七名奸佞当众诛杀,臣即刻休兵,与三个儿子单骑入京,任由陛下发落!”
这话一出帐内将领们脸上笑意都快压不住了,连朱棣身边的青衫书生都别过了脸,不为其他,就因为这话...实在太无耻了。
但自己人无耻总好过敌人无耻,朱棣这话分明就是告诉朱允炆,想拖时间?没门!就算朱允炆真狠下心把方孝孺等官员宰了,到时候也还可以多拖几个下水,反正嘴长在他朱棣身上,想说谁是奸佞还需要朱允炆点头?
这简直不要脸到了极致,打着靖难的名头干着造反的行当,但朱允炆显然不明白一个道理,要对付无赖,只能用无赖的法子,用这种办法来拖延时间?是不是太小看了他朱棣?到了如今境地,民心再丧又能丧到哪儿去?
无奈的礼部使臣大概是认清了现实,匆匆告辞,离了燕军大营直奔京师,还好有朱棣派出的人保护,才得以离开德州,要不然德州四处战火连绵,说不定在路上就被宰了,又这般匆匆赶路半个多月,才回返了金陵,而朝堂百官得知了议和结果,也只是稍稍有些失望而已,并没把希望全寄托在这上面。
缓兵之计,重要的是利用这段时间抽调兵马、征集粮草而已,如今局势虽坏,但也没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朝中想要真正和朱棣议和的官员并不多,再说黄子澄、齐泰的贬谪,终究是因为百官的压力,而不是朱允炆对他们失望透顶,要诛杀他们,朱允炆是不可能同意的。
不过朱棣翻脸翻得果决,还是得想出个应对的法子才是,朱允炆最近偶染了风寒,接到使臣回报后,也拖着病躯勉强到了正心殿,召集方孝孺、茹常、徐辉祖等一众官员议事,说到